量子传感器网络:从引力波探测到地震预警
1. LIGO与量子互联网助力引力波源定位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可对引力波源的位置进行三角定位。打个比方,若有两辆配备无线电天线和高精度原子钟的汽车,通过记录相同无线电波形到达的时间差,这两辆车就能确定无线电电台的位置。LIGO采用同样的原理来精确确定天空中引力波源的位置,但这一过程是经典方式,两台LIGO设备并不像之前例子中的两台望远镜那样进行相位锁定。而量子互联网在此发挥了作用。
每台LIGO天线会测量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相位角ϕ,该角度携带了引力波的信息。两台LIGO天线,其中一台位于华盛顿州,相距约4000公里。借助量子互联网,可将这两个相位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量子计算机,并进行干涉组合。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有了一台臂长为4000公里的LIGO。若要获得第二条臂,则需引入欧洲的探测器VIRGO。这一设备能够探测波长为4000公里的信号,理论预测此类信号对应于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引力波。
2. GPS中的相对论与量子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就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薛定谔的量子理论密切相关。手机中的小天线会持续扫描来自GPS卫星的无线电信号,一旦锁定至少两颗卫星,就能利用信号中的信息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两颗卫星可确定纬度和经度,三颗卫星可确定海拔,四颗卫星则能实现纳秒级的精确计时。
2.1 相对论的影响
每颗GPS卫星都搭载了高精度的原子钟,每天会多次将轨道上的时钟与地面主时钟进行同步。然而,由于相对论效应,轨道上的时钟运行速度与地面上的时钟不同。为确保GPS系统正常运行,需要上传相关计算来补偿这些相对论效应,否则导航应用可能会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2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