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初诊患者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1. 沟通中的言语与态度
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医生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向患者传达自己时间有限的信息,还会给出偏离标准预约安排的指导。这可能让初诊患者认为医护人员不鼓励他们与医生交流。为避免显得过分苛求,一些患者会避免报告症状或不适,还有些患者会夸大治疗进展。
以下是沟通中的注意事项:
|类型|内容|
| ---- | ---- |
|不该说的话|“我看你不爱抱怨,这确实让我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鼓励患者积极沟通|“我知道这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的,你还在了解治疗的预期效果。如果你能在适应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告知我们你的情况,那会对我们很有帮助。”|
2. 正确解读身体语言
沟通中,身体语言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只有 7%的沟通基于言语,93%是非言语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身体语言。当医护人员试图刻意控制身体语言时,会让患者感到不自在,破坏信任。
初诊患者在与医护人员建立关系时,会观察他们的身体语言和言语暗示。患者会留意医护人员担忧的迹象,如皱眉或抱臂,看到这些就会认为治疗进展不顺利;而看到微笑或竖起大拇指,可能会误解为治疗效果良好。一些细微的身体语言,如说话时眼神回避,即使患者说不出原因,也可能会有特别的感受。
医护人员在与初诊患者交流时,要意识到患者可能会仔细观察并误解自己的身体语言。医护人员应避免表现得过度担忧,同时要观察患者对自己身体语言和言语暗示的反应。当患者误解信息时,要及时澄清。
以下是相关注意事项:
|类型|内容|
| ---- | ---- |
|不该做的事|使用与情境不符的身体语言,如在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