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系统架构:目标管理与策略管理层解析
1. 自适应系统中的人为因素与目标引入
在自适应系统中,人在循环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人可以将目标(如业务目标)和假设(如法规)引入知识仓库,可能会通过一些需求工程过程对其进行细化。另一方面,人作为计算机推理组件、效应器和探测器的补充,具有人类智能、感知和运动技能等优势,但也存在易出错、有潜在动机等人类行为的劣势。
2. 目标管理层
2.1 职责
目标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随着知识仓库中知识的演变,主动为不同的目标、假设和系统能力组合合成策略。这些适应策略必须分解为行为策略和重新配置策略。
2.2 原理
该层的原理基于三个核心概念:
- 自适应系统必须能够在运行时计算新策略,而不限于设计时计算的一组策略,这种能力有时被称为元适应。
- 自适应系统必须能够独立于并同时执行当前策略的情况下,进行战略性的、计算成本高的规划。
- 将适应分解为控制到接口的行为策略和注入行为策略将使用的具体实现依赖项的重新配置策略。沿模块化设计分解适应可提高对适应性的支持,允许行为和配置独立更改。
2.3 结构与行为
该层有三个主要实体:
- 目标模型管理器 :这是该层的关键元素,负责三项核心任务:
1. 决定何时必须计算新的适应策略。
2. 解决目标模型中的所有或细化问题,并选择系统要实现的需求。
3. 将需求分解为可实现的重新配置和行为问题。重新配置和行为的具体策略由求解器计算。
适应策略的产生可以由下层的计划请求或目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