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软件系统一致性保障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 自适应系统一致性保障的现状与挑战
自适应系统旨在根据传感器网络收集的信息动态调整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以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提升系统的服务质量(QoS)。然而,在运行时对系统行为进行动态修改会带来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适应之间的交互可能出现不一致,从而导致系统行为出错。
目前,自适应系统一致性保障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适应的引入和撤销。但现有的一致性保障模型存在一定局限性,它们通常假设存在一个中央实体来管理整个系统的一致性,或者没有考虑适应过程的时间限制。然而,自适应系统的目标应用领域往往是大规模、异构和分布式的环境,如对时间敏感的关键系统,这些假设限制了模型的适用性。
2. 自适应系统一致性保障面临的具体挑战
2.1 效率问题
自适应系统的适应过程基于 MAPE 循环(监测、分析、规划和执行)。在系统规模较小时,现有的方法在分析和规划阶段对适应之间的交互进行管理和验证,执行延迟对系统可用性影响不大。但对于大型系统,分析和规划阶段可能需要数秒甚至数分钟,这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尤其是在对响应性要求较高的关键或时间受限系统中。
为了提高效率,可采用增量验证技术。该技术基于运行时和离线一致性要求的两步模型,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验证系统属性所需的时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利用离线可用的信息进行初始系统分析。
2. 在运行时,随着缺失信息的填充,动态继续验证。
增量验证技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 复用状态机方法作为系统的结构化规范,在运行时复用模型检查器先前获得的信息来验证系统的可变部分。
- 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