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期的数据结构的学习即将结束,回望这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锻炼。在贺老师的引领下,我接触到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并且在这种模式下对于专业的学习过程有了新的认识——代码和语言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形象的,甚至可以说是灵活有趣、充满活力的。对于庞大的信息技术而言,良好的方法就是一把解开疑惑、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他使我们能够摸清学习的“方向”,找到学习的“门道”,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式的传统学习更有价值。
在学期开始之前,贺老师就把同学们邀请到一个群里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随着交流的增加,我们不仅加入到了蓝墨云班课——这一新颖的线上授课工具。而且我们还创建了属于自己的csdn博客,通过这一平台来演练所学知识,向大家发出自己的声音。众所周知,数据结构是一门在C语言基础上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学科,对于我们的学习要求更高。因此传统的课堂方式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翻转课堂恰好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经过这一个学期的熟悉和操作,对于这种模式和这门课程,我也产生很多切身的感悟。
首先翻转课堂可以让我们不局限于课堂这一种学习方式,增强了我们的学习参与度,提高了课余学习效率。在蓝墨云班课上,每节课上课之前都会发布这一周的视频、测试、和交流答疑区。通过这三种方式——三管齐下,让我们在课前预习上先拔头筹。当然,经验值也是一个促进我们更加积极的因素之一,有了这多种因素的激励,我们能够在课前就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框架,知识点,基本算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会拿出更多的时间来交流自己的理解,解决那些容易产生疑惑的难点,同时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算法进行演练(画图,上台演示,运用模型等)。这使我们的学习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一方面掌握了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演示互动又增强了对于算法的理解,真正实现创新性的学习。此外,在大一学期的C语言学习中,我认为我对于课余时间的利用率不够,在做完了作业之后,并没有对算法进行有效地演练。不过,在这一学期,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我不仅能通过课余时间提前预习,还能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实时进行交流互动,不断前进,不断巩固,使我受益匪浅。
对于学习方面,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在大一学习C语言时,我对于链表有诸多疑惑,在学习数据结构之前,我还对于链表结构有一些顾虑。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于数据结构的初步理解是,以线性表为基础,以四大存储结构为辅,对于具有不同特点的特殊线性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通过建立学习框架,进而对于每部分的知识画出较为细致的思维导图,就能囊括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因此,第二章的知识就是整本书的基础,之后的所有变化都离不开第二章的知识作支持。第三章的栈和队列是比较简单的线性表,两者可以进行比较学习,最好可以抽象出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第四章的串以及第六章的数组和广义表更像是C语言上的知识的升华,是一种以数据结构思维来构造的“旧知识”。第五章的递归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思想,后面的树、图、查找、排序都会用到递归的算法。而数据结构的重中之重就是树、图、查找和排序,这是最需要通过画图来“走”算法,通过结合前面的知识(栈和队列、递归等)和该章节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内容。
对于数据结构的学习,学期的结束不代表学习的结束,相反,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创新之门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