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实现存储函数返回值的装饰器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缓存装饰器来优化函数执行效率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存储函数的返回值,避免了重复计算,特别是在处理计算密集型任务时能显著提高性能。

有些函数由于计算量较大等原因,可能会造成速度慢的问题,对于一些给定参数的返回值,如果将其存储起来,下次调用时直接从存储结果中读取函数返回值,那么将会节约大量时间,本文将介绍这样一种存储函数返回值的装饰器,已节省频繁使用相同参数调用函数的时间。

第一步,写一个计算函数执行时间的装饰器:

 import time

def deco_time(func):
    def wrap(*args, **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stop_time = time.time()
        print "used time:" + str(stop_time - start_time)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

第二步,写一个阶乘函数,并调用上面的时间装饰器:

@deco_time
def fac(n):
    result = 1
    for i in range(1, n+1):
        result *= i
        time.sleep(0.5)   #为了延长函数执行时间,此处睡0.5    return result

print fac(10)

    执行结果如下:

used time:5.00699996948
3628800

第三步,写一个存储函数返回值的装饰器,新建一个字典dict用来存储函数的返回值,以传入的参数作为字典的键。

由于涉及到函数的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为遵循字典键的不可变性,此处将包含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的元组转换成字符串作为字典的键,每一次调用函数时,先检查传入的参数是否为字典的键,如果是,直接返回该键对应的值,否则,执行函数,并将参数作为键,返回值作为值传入字典以便今后使用:

dict = {}
def deco_result(func):
    def wrap(*args, **kwargs):
        str_args = str((args, kwargs))    
        if str_args in dict:
            result = dict[str_args]
        else: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dict[str_args] = result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

第四步,再次调用fac函数并加上deco_result装饰器,输出dict:

@deco_time
@deco_result
def fac(n):
    result = 1
    for i in range(1, n+1):
        result *= i
        time.sleep(0.5)   #为了延长函数执行时间,此处睡0.5    return result


print fac(10)
print fac(5)
print fac(3)
print fac(10)

print dict

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第二次执行fac(10),时间明显少于第一次。输出字典,可以看到被保存的参数以及返回值。下次遇到相同参数的函数调用,就可以直接从字典中输出返回值,可节约函数的执行时间。

<think>嗯,用户的问题指向Python函数返回值却能被赋值的现象,这在JavaScript里解释过类似机制,但用户特意要求用Python的引用材料。用户似乎已经理解函数对象和调用的区别,但需要更精确的Python特性说明。从用户提供的引用看,核心在于三个关键点:引用[1]的装饰器例子显示returnfunc()执行了函数却未存储返回值;引用[2]的add函数案例证明赋值时函数就被调用;引用[3]的变量特性说明Python变量是动态绑定。用户可能实际遇到过类似log_now()返回None却不知原因的困惑。需要重点区分两种场景:一是纯函数对象赋值(如bbb=now),此时变量只是函数别名;二是带括号的调用赋值(如a=add()),这时会执行函数体。无返回值函数被调用后默认返回None这个特性容易让人困惑,比如@log装饰器里的wrapper函数,虽然写了returnfunc(),但若func无返回值,整个装饰器调用链最终就是None。用户深层需求可能是想避免代码陷阱。比如引用[2]里的add函数在赋值时意外执行,这是因为调用语法add()和函数名add形态太接近。这提示用户在异步编程或装饰器等高阶用法中更需警惕。突然想到个易错点:如果用户把time.sleep这样的无返回值函数赋值给变量t=time.sleep,再执行t(5)是能运行的,因为实际执行了sleep(5);但若误写为x=time.sleep(5)就会阻塞当前线程并返回None。这种细微差别值得在回答里强调。</think> 在Python中,函数即使没有明确返回值(即没有`return`语句或`return`后无值),依然能被赋值给变量。这种行为源于Python的**函数对象特性**和**赋值机制的本质**,以下是逐步说明: --- ### 核心原因解析 #### 1. **函数是「一等公民」对象** Python将函数视为**普通对象**(即「一等公民」),函数定义后,其名称实际指向内存中的可执行对象。 ```python def hello(): print("Hello!") # 无返回值 # 赋值行为:将函数对象本身(而非调用结果)赋给变量 func_var = hello # 注意:hello后无括号() ``` 此时`func_var`获取的是函数`hello`的**引用**(内存地址),而非执行结果。`func_var`现在等价于`hello`的别名[^1][^2]。 #### 2. **无括号时:赋值的是函数对象本身** 当代码中对函数名**不加括号**时,操作的是函数对象而非调用结果: ```python # 对比两种操作: a = hello # 将函数对象赋给变量a(此时不执行函数) b = hello() # 调用函数并将返回值赋给b ``` - **`a = hello`** ➠ `a` 指向`hello`函数,等同于新函数名 ➠ 调用需显式使用括号:`a()`,将输出`"Hello!"` - **`b = hello()`** ➠ 函数被立即调用,`print("Hello!")`执行 ➠ 因函数无`return`,默认返回`None` ➠ `b` 的实际值为`None` #### 3. **函数返回值时默认返回`None`** Python规定:若函数未显式返回数据,**自动返回`None`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