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建站:如何防止别人ping我们的网站?

本文介绍了网络ping工具的主要用途,包括检测网络连通性、获取服务器IP和判断操作系统等,并详细说明了如何在Linux系统中通过iptables禁用ping功能,允许或禁止特定的ping请求。此外,文章鼓励读者分享更多关于禁止ping的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Ping功能是什么?

在网络中ping是一个十分强大的TCP/IP工具。它的作用主要为:

1、用来检测网络的连通情况和分析网络速度

2、根据域名得到服务器IP

3、根据ping返回的TTL值来判断对方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包经过路由器数量。

我们通常会用它来直接ping ip地址,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情况。

ping -t:不间断地Ping指定计算机,直到管理员中断。

ping-a:解析计算机名与NetBios名,通过ping它的ip地址,可以解析出主机名

ping -n:自己定义发送的个数,对衡量网络速度很有帮助

ping -l size:发送size指定大小的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

ping -r count: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探测经过的路由个数,但最多只能跟踪到9个路由。

二、如何禁止ping?

有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我们需要禁止别人ping我们自己的服务器,因为我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的小鸟云内蒙云服务器,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我觉得还可以的常用方法,更多的方法可以参考这个文档:Centos禁用ping功能-安全类-Linux-服务器运维-云服务器-云计算 - 小鸟云

1.使用 IPTables 禁止 PING

其实使用 iptable 最简单:

iptables -A INPUT -p icmp --icmp-type 8 -s 0/0 -j DROP

iptables -A INPUT -p icmp --icmp-type 0 -s 0/0 -j ACCEPT

2.删除禁 ping 功能的规则:

iptables -D INPUT -p icmp --icmp-type 8 -s 0/0 -j DROP

3.别人无法 ping 通我的服务器,服务器里也无法 ping 通其他 ip:

iptables -I INPUT -p icmp -s 0/0 -d 0/0 -j DROP # 都无法ping

iptables -I INPUT -p icmp -s 0/0 -d 0/0 -j ACCEPT #都可以ping

有其他方式也可以留言一起学习~

<think>嗯,用户这次的问题是关于在没有外部服务器的情况下如何判断路由器的NAT类型。用户还特别询问是否可以通过ping外部网站来判断。从对话历史看,我之前已经详细解释了四种NAT类型及其检测实验,但用户现在遇到了没有公网服务器的现实限制。 用户可能是个网络爱好者或技术员,正在调试家庭网络环境。ta手头没有云服务器资源,但又想确认路由器的NAT类型,可能是为了P2P应用(如游戏或视频通话)的连通性问题。ta提到"通过ping外部网站"这个想法,说明ta在尝试用最基础的工具解决问题,这种思路值得肯定但需要引导。 仔细看用户引用的资料,其中提到动态NAT的缺陷[^1]、华为路由器配置[^2]和静态NAT设置[^3],这些都属于企业级网络知识。但用户当前需求更偏向家庭网络环境,需要更轻量级的解决方案。 核心难点在于:NAT类型检测本质需要观察"外部主机能否主动连入"这个行为特征。没有公网服务器时,替代方案有三个方向: 1)利用现有公网服务:如STUN公共服务或P2P检测网站,这些本质还是外部服务器,但用户无需自建 2)局域网模拟:通过双路由器架构伪造"外部"环境 3)路由器自查:某些路由器后台会直接显示NAT类型 特别要注意用户提到的ping测试——单纯ping网站只能验证基础连通性,因为ICMP协议不涉及端口转换。但结合telnet测试端口开放情况,可以间接验证锥型NAT的IP一致性(对称NAT的典型特征)。 用户引用的H3C案例[^4]和Cisco实验[^5]提到多WAN口和PAT技术,这些其实暗示了关键线索:端口复用行为是对称NAT的判断依据。因此可以指导用户用netstat命令观察本地端口变化。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要延续应用场景:P2P影响和优化方案是用户潜在关注点,而检测工具推荐则是当前问题的自然延伸。</think>在没有外部服务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间接判断路由器的NAT类型,结合引用内容和实验原理分析: --- ### **替代实验方案(无需外部服务器)** #### **方法1:对比端口映射行为(核心原理)** 1. **准备工具**: - 内部主机两台(如PC和手机) - 网络诊断工具:`netstat`(Windows/Linux)、`tcpdump`(抓包) - 公网可达的测试网站(如`portquiz.net`) 2. **实验步骤**: ```mermaid graph TD A[内部主机A访问公网网站] --> B[记录本地端口P1和公网端口P1'] A --> C[内部主机B访问相同公网网站] C --> D[记录本地端口P2和公网端口P2'] D --> E{对比端口映射} E -->|P1' = P2'| F[锥型NAT] E -->|P1' ≠ P2'| G[对称NAT] ``` - **操作详解**: 1. 主机A访问 `portquiz.net:80`(HTTP),通过 `netstat -an` 记录本地端口(如 `192.168.1.100:5000` → `公网IP:6000`)。 2. 主机B访问相同目标(`portquiz.net:80`),记录映射端口(如 `192.168.1.101:5000` → `公网IP:6001`)。 3. **判断**: - 若两次公网端口相同(`6000 = 6000`)→ **锥型NAT**(完全/受限/端口受限) - 若公网端口不同(`6000 ≠ 6001`)→ **对称NAT** [^5] #### **方法2:利用公网服务间接测试** 1. **测试工具**: - 在线NAT类型检测工具(如 `canyouseeme.org`) - ICMP协议(`ping`)结合端口扫描 2. **操作流程**: - **锥型NAT初步验证**: 1. 主机A开启临时服务(如Python HTTP服务器:`python -m http.server 8000`)。 2. 通过 `canyouseeme.org` 输入端口8000测试。 - **可访问** → 完全锥型NAT [^1] - **不可访问** → 继续测试 - **对称性验证**: 1. 主机A连续访问两个不同公网服务(如 `portquiz.net:80` 和 `:443`)。 2. 对比两次连接的 **公网端口**: - 端口相同 → 锥型NAT - 端口不同 → 对称NAT [^2] --- ### **关键限制与注意事项** 1. **`ping`的局限性**: - ICMP协议(`ping`)不涉及端口转换,**无法直接判断NAT类型** [^1]。 - 仅能验证基础连通性(如 `ping 8.8.8.8` 成功说明NAT出站正常)。 2. **替代方案可靠性**: - 方法1依赖多设备,需确保路由器未启用 **端口随机化**(企业级设备常见)。 - 方法2受限于公网服务的可用性,部分防火墙可能拦截检测流量。 3. **路由器后台自查**: - 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如 `192.168.1.1`): - 查找 **NAT类型**、**ALG设置** 或 **端口转发规则**。 - 若存在 **静态NAT**(如 `global 12.1.1.3 inside 192.168.1.1` [^3])或 **NAPT** 配置 [^5],可辅助判断类型。 --- ### **实验结果解读** | 现象 | 推断的NAT类型 | |------|---------------| | 多设备同目标端口映射一致 | 锥型NAT(完全/受限/端口受限) | | 同设备不同目标端口映射不同 | 对称NAT | | 外部主机可直接访问内部服务 | 完全锥型NAT | | 仅特定IP可访问内部服务 | 受限锥型NAT | | 需严格匹配IP+端口才可访问 | 端口受限锥型NAT | > ⚠️ **注意**:家庭路由器常采用 **端口受限锥型NAT** 或 **对称NAT**,企业设备可能配置 **静态NAT** [^3][^5]。若测试结果模糊,建议结合路由器配置综合分析。 --- ### **实验优化建议** - **多次重复**:每个测试执行3次,避免偶发端口冲突。 - **协议选择**:优先用UDP测试(TCP可能受ALG干扰)。 - **关闭防火墙**:临时关闭主机和路由器的防火墙,排除干扰。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