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公司的代码,本来客户端client是前端的unity发送请求的,后面自己写的时候需要在本地进行测试,所以也用Java实现了前端,就写出来记录一下。
本文主要展示客户端client跟服务端server基础代码,里面的一些业务逻辑没有进行展示
正文
1.创建client端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client端进行发送消息,以下是实现的步骤:
- 创建一个Socket对象,并指定Server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 实现业务逻辑,发送需要传输的消息。
- 使用Socket对象的getInputStream()方法获取输入流,可以读取Server端的响应消息。
- 关闭Socket连接和相关资源。
2.创建server端
创建一个server端进行处理client发过来的请求,以下是实现的步骤:
- 创建一个ServerSocket对象,并指定监听的端口号。
- 使用accept()方法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为每个连接创建一个新的线程进行处理。
- 在线程中,使用Socket对象的getInputStream()方法获取输入流,可以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消息。
- 实现业务逻辑,处理收到的消息。
- 使用Socket对象的getOutputStream()方法获取输出流,可以向客户端发送响应消息。
- 关闭Socket连接和相关资源。
3.多线程模式
Server端实现中,为每个连接创建了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消息。这样可以并发地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提高通信效率。以下是实现的步骤:
- 创建一个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实现run()方法。
- 在run()方法中实现Server端的逻辑:监听客户端连接、接收消息、处理消息、发送响应。
- 在Server端的主线程中,创建一个线程池(ThreadPoolExecutor)来管理线程的执行。
- 使用线程池的execute()方法提交任务,每次有新的连接请求时,创建一个新的任务并执行。
- 关闭线程池和相关资源。
代码举例
接收TCP消息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ne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TcpServer {
public void startServer() {
try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1234);
System.out.println("Server started. Waiting for client to connect...");
while (true) {
Socket client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System.out.println("Client connected: " + clientSocket);
// 创建线程处理客户端连接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ClientHandler(clientSocket));
thread.start();
}
} catch (IOEx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