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警告:这篇文章其实没有什么营养。
第一次听到信标的时候,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奇怪,像是舶来品,所以平时我们圈内都是叫它的英文名:Beacon。
通常,人们认为Beacon特指蓝牙Beacon,再特别一点,是低功耗蓝牙(BLE)Beacon。蓝牙Beacon是一个蓝牙设备,周期性地广播一个ID,如果其它设备通过蓝牙扫描到这个ID,就表示发现了这个蓝牙Beacon。发现一个Beacon,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就是应用决定的了,这里面可以有很多发挥的空间,比如推送一条广告,展示一张图片,等等。
早在2013年以来,苹果、谷歌等公司各自推出了自己的蓝牙Beacon的规范,苹果的规范叫iBeacon,谷歌的规范叫Eddystone(灯塔),还有一个创业公司Radius Networks 也搞了一个规范,叫AltBeacon。
这些规范也不神秘,其实就是主要规定了一个蓝牙设备往外广播的数据格式。带的信息不同,起到的作用和达到的目的就有些区别。比如Eddystone支持可变的ID,支持信标的状态如电量等监测等。
想要知道他们的细微差别的可以自行研究一下。
跟所有的新技术发展历史极为相似,Beacon同样经历了起步、爆发到沉沦。
Beacon的爆发期大概在2015年左右,微信、天猫等业务都推出了相应的应用,比如微信摇一摇。
淘宝上搜索信标,全是把微信摇一摇的应用作为典型场景,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内,这些Beacon硬件基本上都只支持iBeacon,要买支持Eddystone的Beacon,就要买进口货了,比如Sensoro系列。
Beacon的沉沦期是17年以后。到2020年,谷歌甚至砍掉了Eddystone的这块业务。
但是,我看到今年阿里在最新的顶刊NSDI2021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应用在外卖场景,通过Beacon观测骑手到店和离店行为。阿里的成功应用以及顶刊的背书,似乎让人又看到了一点曙光。
与阿里相比,我从19年开始从事信标相关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算是这个行业的后来者。作为后来者,就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踏过前人淌过的坑,持续摸索。至于我具体从事的Beacon相关的工作,由于信息安全限制,暂时不便细说。
但是,总的来说,希望2021年开始,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开启Beacon的第二次爆发的起点。
接下来谈一谈我们对信标的认识。信标,其实是一个可以泛化的概念。
因为它本质上就是指示一个对象的存在。既然如此,不用蓝牙行不行,答案肯定是行。那为什么大家说到信标就是指蓝牙信标呢,主要还是蓝牙最省电了。
那信标的概念就不仅限制在蓝牙上了,很容易地,可以想到,信标可以Wi-Fi 热点,可以是其它的比如UWB(超宽带),NFC,GPS,甚至二维码。或者,干脆就是一个虚拟的。
另外,再谈一个超纲的东西,我最近还了解到一个有趣的概念,叫网络信标(Web Beacon)。Web Beacon的概念与我们常说的Beacon应用场景不太相同,但是本质是一个意思:指示某个对象的存在。
Web Beacon 的官方定义是暗藏在任何网页元素或邮件内的1像素大小的透明GIF或PNG图片,常用来收集目标电脑用户的上网习惯等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可能更好理解。那就是,如果你想知道你发给别人的邮件有没有被阅读,可以在邮件里放一个Web Beacon,然后当别人打开邮件时,你会收到一个通知。
具体的实现可以使用HTML标签来完成。HTML标签中的img
标签,有一个src
属性。当加载html页面时,img
标签会自动访问src
指示的链接,如果这个src
是你预定的一个服务器,那你在服务器这边可以看到一条请求记录。
例如,如果写一段这样的代码,
<img class="fit-picture"
src="/media/cc0-images/grapefruit-slice-332-332.jpg"
alt="Grapefruit slice atop a pile of other slices">
那么,网页会显示一张从src指示的地址下载的一张图片。如果我们把图片设置成1个像素大小,那么图片将不可见,但是这个标签会从src指示的地址去发送请求。这就是基本原理。
如果你想自己验证一把,那就可以先在本地启动一个HTTP服务器:
python -m SimpleHTTPServer 8000
然后,用自己的一个邮件往另一个邮箱发送一个邮件。写邮件正文的时候,启动HTML编辑模式,添加以下内容:
<img src="http://localhost:8000" height="1" width="1" ></img>
点击收到的邮件后,你会发现服务器上会打印一行记录。
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你学废了吗?
很可惜,Web Beacon主要的应用,竟然是垃圾邮件。就是广告公司发送一封有Web Beacon的邮件给任意的邮箱地址,如果这个邮件被打开过,那说明这个地址是有效的。然后,他就可以把这个邮箱卖掉了……
真是会玩。很有商业头脑。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邮箱系统会默认不显示邮件中的图片,必须收件人手动点击许可,才会加载图片。这可能就是一种应对措施吧。
更多网络相关知识请访问李彤的博客:https://blog.youkuaiyun.com/sbmye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blog.youkuaiyun.com/sbmye/article/details/11365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