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视野检测仪通常用于日常防护型口罩、面罩、防毒面具等视野效果的测试。
一、结构组成
1. 测试球形幕
核心作用:模拟视野观测的 “基准面”,用于标记视野边界。
2. 标准头模
核心作用:模拟人体头部形态,固定测试样品,并模拟人体观测视角。
3. 光源系统
核心作用:模拟自然光或标准照明环境,提供稳定、均匀的光源,确保视野边界清晰可辨。
4. 导轨与移动机构
核心作用:支撑头模移动,确保头模在测试过程中运动平稳、定位精准。
5. 控制系统与观测装置
核心作用:控制设备运行(如头模移动、光源开关),并记录视野测试结果。
组成:操作面板,用于设置测试参数(如视野角度范围);观测镜头或传感器,可实时记录头模 “眼部” 观测到的球形幕区域(替代人工标记)。
二、操纵流程
口罩视野检测仪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模拟 “人佩戴口罩后观测外界的过程”,测量口罩对视野的遮挡范围,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中对 “视野效果” 的要求(如无明显遮挡、视野范围达标)。具体步骤如下:
-
样品安装
将待测试的口罩(或面罩、防毒面具)固定在标准头模上,调整佩戴位置(模拟实际佩戴状态,如口罩边缘贴合头模面部、不压眼)。 -
设备校准
- 调节头模位置:使头模 “眼部” 基准点与球形幕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 校准光源:开启光源,确保光线均匀照射球形幕,无明显阴影;
- 设定测试范围:根据标准要求(如左右视野≤120°),确定球形幕上的观测角度区间。
-
视野测试
- 模拟观测:头模 “眼部” 基准点作为观测起点,通过移动头模(或固定头模、标记球形幕),记录 “未被口罩遮挡时能观测到的球形幕最大范围”(即 “原始视野”);
- 遮挡测试:佩戴口罩后,重复观测步骤,记录 “被口罩遮挡后能观测到的球形幕范围”(即 “实际视野”);
- 对比分析:计算实际视野与原始视野的差异(如左右视野是否≥标准要求的角度、下方视野是否无明显遮挡)。
-
结果判定
- 若实际视野范围(如左右≥100°、下方无遮挡盲区)符合 GB/T 32610-2016 或 GB 2890-2009 等标准要求,则判定 “视野效果合格”;
- 若因口罩结构(如鼻夹、耳带、外层布料)导致视野遮挡超标,则判定 “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