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天做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
丰谦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贫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篓想;
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德,近思盖父母之衍;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
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
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 即为曲;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
其以善心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於善,虽终身勤励,止於半善而已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
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何谓与人为善?
吾辈处未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
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
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何谓爱敬存心?
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
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
何谓成人之美?
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
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成立而后已
何谓劝人为善?
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
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何谓救人危急?
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恫【环】在身,速为解救。
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
何谓兴建大利?
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
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何谓舍财作福?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
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
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
最可以荡涤私情,〔衤去〕除执吝。
何谓护持正法?
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
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
至於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何谓敬重尊长?
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何谓爱惜物命?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
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
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