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delete marker的问题。(p24)
hbase的delete命令,并不是真的删除了文件,而是设置一个标记(delete marker)。用户在检索数据的时候,会过滤掉这些标示的数据。
HBase的删除标记有三种:
1. version delete marker 删除指定version的某个qualifier对应的value
2. column delete marker 删除某个qualifier的所有version的数据
3. family delete marker 删除column family 下所有qualifier对应的所有version的数据
还可以再column和family delete marker上打上时间戳,这时,只有小于这个时间戳的version才会被影响到。
HBase允许进行基于时间的查询从而得到指定时间段的历史数据。查询时间T的数据即查询[0,T+1)的数据。这样就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当一个delete marker被set上,所有被它影响到的数据都不再可见。如果你在时间T put了一个qualifier为C的数据,接着在T+X的时间点删除这个qualifier,此时查询[0,T+1)时间段的数据将不会返回qualifier为C的这个KV对。
HBASE-4536 https://issues.apache.org/jira/browse/HBASE-4536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shell里建表时加上 KEEP_DELETED_CELLS=>true或在java client上调用时加上HColumnDescriptor.setKeepDeletedCells(true)。这样,被删除的数据在基于时间的历史数据查询中依然可见(当然要保证delete marker的时间戳不在历史查询的时间范围内)。就刚才的例子来说,加上这个支持后,查询[0,T+1)时间段的数据将会返回C,而查询[0,T+X+1)时间段的数据将不会返回C,因为在该时间点,C也已经被删除了。
2、关于HBase的压缩的两种方法
当由内存将文件flush到硬盘上时,会创建很多的hfile文件,对这些hfile文件需要压缩,包含minor compactions and major compactions
minor压缩,是将多个小的文件合并成大的文件,执行n路合并。
major压缩,是指将一个column family的文件都存储为一个大文件,同时他还扫描删除标示,或者过期的版本信息。
此处有LSM-tree的引子,等到[p316]也的时候仔细研究下。
3、Hbase有三个主要的部件组成。
- Client
- Master Server
- RegisonServer
- Cilent
- 包含访问hbase的接口,client维护着一些cache来加快对hbase的访问,比如regione的位置信息。
- MasterServer
- 为Region server分配region
- 负责region server的负载均衡
- 发现失效的region server并重新分配其上的region
- GFS上的垃圾文件回收
- 处理schema更新请求
- Region Server
- Region server维护Master分配给它的region,处理对这些region的IO请求
- Region server负责切分在运行过程中变得过大的region
- Zookeeper
- 保证任何时候,集群中只有一个master
- 存贮所有Region的寻址入口。
- 实时监控Region Server的状态,将Region server的上线和下线信息实时通知给Master
- 存储Hbase的schema,包括有哪些table,每个table有哪些column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