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总线分类
1.1片内总线
芯片内部的总线。
1.2 系统总线
CPU、主存、I/O设备等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按传输信息分为以下三种
数据总线: 双向传输总线, 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
地址总线: 指明CPU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 单向传输, 位数与存储单元有关。
控制总线: 用来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传输线, 单向传输。
1.3 通信总线
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 按传输方式分为以下两种
串行通信: 数据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 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 适宜远距离传送。
并行通信: 多条并行1位宽的传输线上, 同时由源传送到目的地, 适宜短距离, 通常小于30m。
二, 总线结构
2.1 单总线结构
只有一组总线, 会发生冲突。
单总线图:
2.2 双总线结构
面向CPU的双总线在I/O设备与主存交换信息时, 会占用CPU。影响CPU效率。
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图:
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图:
2.3 三总线结构
三总线结构图:
2.4 多总线结构
多层PCI总线图:
三, 总线判优控制
主设备: 对总线有控制权,又称主模块。
从设备: 只能响应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 又称从模块。
3.1 链式查询
总线同意信号BG是串行的从一个I/O接口到下一个I/O接口, 离主设备最近的设备有最高优先级, 易扩展, 但对电路故障敏感, 且优先级低的难以获得请求。
原理图:
3.2 计数器定时查询
用
根地址线替换BG同意线, 当某个请求占用总线的设备地址与计数值一致时, 便获得总线使用权。 计数可从0开始, 也可从上一次计数开始。
原理图:
3.3 独立请求方式
每一台设备均有一对总线请求线BR和总线同意线BG, 特点是响应速度快, 优秀控制灵活, 但控制线多, 需要2n根线。
原理图:
四, 总线通信控制
主要解决通信双方获知传输开始和传输结束, 及通信双方协调配合。有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分离式通信四种方式。
4.1 同步通信
通信双方由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 时标通常由CPU的总线控制部件发出。
示例图:
特点: 规定明确, 统一, 模块间的配合简单一致, 但必须按最慢速度的部件来设计公共时钟, 影响总线工作效率。
4.2 异步通信
采用应答方式(握手方式), 主模块发出请求信号, 从模块反馈响应。根据应答方式可分以下三种类型
不互锁方式: 主模块发出请求信号, 不必等接受到从模块的回答信号, 而是经过一段时间, 便撤销请求信号, 从模块收到请求信号后, 发出回答信号, 经过一段时间撤销回答信号
半互锁方式: 主模块必须接受到模块回答信号再撤销请求信号, 从模块不等主模块撤销请求信号, 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撤销回答信号。
全互锁方式: 主模块必须等从模块回答再撤销, 从模块必须等主模块撤销请求信号, 才撤销回答信号。
原理图:
4.3半同步通信
通过增加一条WAIT线, 保留了同步通信的基本特点, 又像异步通信, 允许不同速度的模块和谐工作。与同步通信相比, 无需将周期设置为速度最慢的设备, 较慢的从设备可以通过WAIT信号增加等待周期。
原理图:
4.4 分离式通信
当从设备按照命令进行读数据的必要准备时, 总线属于空闲状态。为优化这一点, 将一个传输周期分解为两个子周期, 第一个子周期,主模块使用总线发送地址和命令后, 释放总线使用权; 第二个子周期由从设备准备好数据后申请使用总线使用权。
特点: 各模块欲占用总线必须提出申请, 各模块准备数据过程不占用总线, 总线被占用时都在有效工作, 但这种控制比较复杂, 普通微信计算机很少采用。
五, 总线指标
总线宽度: 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总线带宽: 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 MBps), 单位时间内总线传输数据的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