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HTTP的请求一样,HTTP响应的数据也分为3部分:响应行、响应头 、响应体
-
响应行(以上图中红色部分):响应数据的第一行。响应行由
协议及版本
、响应状态码
、状态码描述
组成-
协议/版本:HTTP/1.1
-
响应状态码:200
-
状态码描述:OK
-
-
响应头(以上图中黄色部分):响应数据的第二行开始。格式为key:value形式
-
http是个无状态的协议,所以可以在请求头和响应头中设置一些信息和想要执行的动作,这样,对方在收到信息后,就可以知道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常见的HTTP响应头有:
-
Content-Type:表示该响应内容的类型,例如text/html,image/jpeg ;
Content-Length:表示该响应内容的长度(字节数);
Content-Encoding:表示该响应压缩算法,例如gzip ;
Cache-Control:指示客户端应如何缓存,例如max-age=300表示可以最多缓存300秒 ;
Set-Cookie: 告诉浏览器为当前页面所在的域设置cookie ;
-
响应体(以上图中绿色部分): 响应数据的最后一部分。存储响应的数据
-
响应体和响应头之间有一个空行隔开(作用:用于标记响应头结束)
-
响应状态码
状态码分类 | 说明 |
---|---|
1xx | 响应中 --- 临时状态码。表示请求已经接受,告诉客户端应该继续请求或者如果已经完成则忽略 |
2xx | 成功 --- 表示请求已经被成功接收,处理已完成 |
3xx | 重定向 --- 重定向到其它地方,让客户端再发起一个请求以完成整个处理 |
4xx | 客户端错误 --- 处理发生错误,责任在客户端,如:客户端的请求一个不存在的资源,客户端未被授权,禁止访问等 |
5xx | 服务器端错误 --- 处理发生错误,责任在服务端,如:服务端抛出异常,路由出错,HTTP版本不支持等 |
关于响应状态码,我们先主要认识三个状态码,其余的等后期用到了再去掌握:
-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端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