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与换行

转:http://www.cnblogs.com/bugman/archive/2011/10/06/2200127.html

换行(newline)另起一行, \n,ascill 0xa,英文line feed
回车(return)回到行首, \r, ascii 0xd,英文carry return 
如果用过机械打字机,就知道回车和换行的区别了
 换行就是把滚筒卷一格,不改变竖直位置。   
 回车就是把水平位置复位,不卷动滚筒。

我们平时的ENTER到底是回车还是换行?
有一种说法是WINDOWS下面是\n\r, UNIX下面是\n, MAC下面是\r
这个说法我可以证实,两个平台的汇编我都搞过,WIN下要\n\r,LINUX下只要\n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只写\r就回到输出行的开头 

总之这个很恶心
有的系统只要看到\n就换行回车 
有的看到\r就换行回车 
有的一定要\n\r 
其实这些都无所谓 
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

还懂了一个小技巧,软回车和硬回车
所谓软回车就是SHIFT+ENTER,切换到下一行和上面的还是一个段落的,HTML中相当于<br>....</br>
硬回车就是直接ENTER,产生相当于word里面的弯曲小箭头,重起另外一个段落,HTML里相当于<p>...</p> 
博客园的文章编辑用的也是这种,怪不得以前觉得很别扭


(一直没弄清的一个概念)关于“回车”(carriage return)和“换行”(line feed)这两个概念的来历和区别。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回车><换行>”,即“\r\n”;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