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 并发设置与优化
在Tomcat配置文件conf下面 server.xml 中的配置中和连接数相关的参数有:
minProcessors:最小空闲连接线程数,用于提高系统处理性能,默认值为10
maxProcessors:最大连接线程数,即:并发处理的最大请求数,默认值为75
acceptCount: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应大于等于maxProcessors,默认值为100
enableLookups:是否反查域名,取值为:true或false。为了提高处理能力,应设置为false
connectionTimeout:网络连接超时,单位:毫秒。设置为0表示永不超时,这样设置有隐患的。通常可设置为30000毫秒。
具体代码: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Protocol" maxThreads="600"
minSpareThreads="100" maxSpareThreads="500" acceptCount="700"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maxHttpHeaderSize="8192"
tcpNoDelay="true"
compression="on"
compressionMinSize="2048"
disableUploadTimeout="true"
enableLookups="false"
URIEncoding="UTF-8"
/>
参数说明:
protocol=“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Protocol” 使用java的异步io护理技术,no blocking IO
maxThreads=“600" 表示最多同时处理600个连接最大线程数
minSpareThreads=“100" 表示即使没有人使用也开这么多空线程等待,初始化时创建的线程数
maxSpareThreads=“500" 表示如果最多可以空500个线程,例如某时刻有505人访问,之后没有人访问了,则tomcat不会保留505个空线程,而是关闭505个空的。 一旦创建的线程超过这个值,Tomcat就会关闭不再需要的socket线程。
acceptCount=“700” 指定当所有可以使用的处理请求的线程数都被使用时,可以放到处理队列中的请求数,超过这个数的请求将不予处理
connectionTimeout:当请求已经被接受,但未被处理,也就是等待中的超时时间。单位为毫秒,默认值为60000。通常情况下设置为30000。
maxHttpHeaderSize:请求和响应的HTTP头的最大大小,以字节为单位指定。如果没有指定,这个属性被设置为8192(8 KB)。
tcpNoDelay:如果为true,服务器socket会设置TCP_NO_DELAY选项,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性能。缺省情况下设为true。
compression:是否启用gzip压缩,默认为关闭状态。这个参数的可接受值为“off”(不使用压缩),“on”(压缩文本数据),“force”(在所有的情况下强制压缩)。
compressionMinSize:如果compression=“on”,则启用此项。被压缩前数据的最小值,也就是超过这个值后才被压缩。如果没有指定,这个属性默认为“2048”(2K),单位为byte。
disableUploadTimeout:这个标志允许servlet Container在一个servlet执行的时候,使用一个不同的,更长的连接超时。最终的结果是给servlet更长的时间以便完成其执行,或者在数据上载的时候更长的超时时间。如果没有指定,设为false。
enableLookups:关闭DNS反向查询。
URIEncoding:URL编码字符集。
其中Connector 支持参数属性可以参考Tomcat官方网站(https://tomcat.apache.org/tomcat-8.0-doc/config/http.html)
BIO、NIO、APR
通过配置 protocol的类型可以使用不同的 Connector处理请求。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BIO
protocol=“HTTP/1.1”
//NIO
protocol=“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Protocol”
//NIO2
protocol=“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2Protocol”
//APR
protocol=“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AprProtocol”
以下是几种类型 Connector的参数对比:
并不是说 BIO的性能就一定不如 NIO,这几种类型 Connector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性能区别,它们之间实现流程和原理不同,所以它们的选择是需要根据应用的类型来决定的。
BIO更适合处理简单流程,如程序处理较快可以立即返回结果。简单项目及应用可以采用BIO。
NIO更适合后台需要耗时完成请求的操作,如程序接到了请求后需要比较耗时的处理这已请求,所以无法立即返回结果,这样如果采用BIO就会占用一个连接,而使用NIO后就可以将此连接转让给其他请求,直至程序处理完成返回为止。
APR可以大大提升Tomcat对静态文件的处理性能,同时如果你使用了HTTPS方式传输的话,也可以提升SSL的处理性能。
ajp协议优化
如果使用apache和tomcat做集群的负载均衡,并且使用ajp协议做apache和tomcat的协议转发,需要优化ajp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