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操作符的重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用的方便,跟数学符号里面用’+’来代替’加’是一个道理。其实不重载操作符,专门写一个函数比如说Add()来代替’+’是可以的,但使用起来就像是c1.Add(c2)或是Add(c1,c2)这样的形式,非常不方便,也不直观。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类重载了一个操作符,比如说”+”,那么类的实例a和b就可以用“+”来进行相加这个动作,也就是
a+b
会调用
a.operator+(b)
但是操作符->的重载稍微复杂一点。因为
a->b
会被解释为:
a.operator->()->b
注意: 这里的 . -> () 是同一优先级,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来决定先后。
我们可以看出上面有两个->。具体实现时,编译器会先调用a的->重载函数也就是
a.operator->()
如果该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指针,指向一个结构体其中含有b的话,那么
a.operator->()->b
里面的第2个->就不用重载了,直接返回b就可以了。
但如果该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对象,并且该对象也重载了->的话,那第2个->就会再次触发->()函数,换句话说,会导致像下面这样的链式调用
a.operator->().operator->()->b
如果
a.operator->().operator->()
还是返回一个对象,并且该对象也重载了->的话,上面第3个->又会调用一个.operator->(),也就是
a.operator->().operator->().operator->()->b
那么这种链式调用会到什么时候结束呢?答案是一直到返回一个指针,该指针指向的结构体真的含有b为止。那要是返回一个指针,但该指针指向的结构体不包含b呢?编译器就会报错啰。
还要注意的是,上面这个b不一定是成员变量,也可以是函数。
比如说a->b(),因为->和()都是优先级1,那么就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也就是(a->b)(),(注意!操作符重载不影响操作符优先级!),这里a的class里面如果重载了->的话,就会进行如上所述的链式调用,一直到->()函数返回一个指针,该指针指向一个结构体,并且该结构体真的有b函数。
下面借用
https://gist.github.com/CalciferLorain/8c7eca0f78749bd2c28a
里面的一个例子来说明: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ublic:
void action(){
cout << "Action in class A!" << endl;
}
};
class B{
A a;
public:
A* operator->(){
return &a;
}
void action(){
cout << "Action in class B!" << endl;
}
};
class C{
B b;
public:
B operator->(){
return b;
}
void action(){
cout << "Action in class C!" << endl;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 pc = new C;
pc->action();
C c;
c->action();
getchar();
return 0;
}
在Code::Block 8.02下面运行结果为
Action in class C!
Action in class A!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输出很简单,因为pc是C类的指针,而C类本来就定义了action()函数,所以pc->action()是调用C类里面的action()。第二个输出的话,c是一个object
c->action()
会导致调用
c.opertion->()->action()
而c.operation->()返回的是B类型的object b,那就会导致如下的链式调用
c.operation->().operation->()->action()
这里因为
c.operation->().operation->()返回的是&a指针,指向class A,而class A中刚好定义了action(),所以导致class A中的action()被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