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狭义的师德范畴不包括()。
A.教师的幸福
B.教师的义务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修养
2.()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A.受教育的权利
B.教育目的
C.教育的领导权
D.教育的享受权
3.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
A.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
B.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4.下列不属于教学智慧特征的是()。
A.创新性
B.动态性
C.高效性
D.综合性
5.班集体的核心是()。
A.健全的组织系统
B.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C.严格的规章制度
D.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6.()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动机
D.兴趣
7.()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8.对形式训练说形成一种挑战的相同要素说是由谁提出的?()
A.桑代克
B.武德沃斯
C.奥苏伯尔
D.贾德
9.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认知者的经验
B.认知者的性格
C.认知者的品质
D.认知者的需要
10.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前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有()。
A.自主感对羞愧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1.学校文化由()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规范文化
1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A.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B.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D.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13.记忆表象具有()特征。
A.直观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鲜明性
14.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有()。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15.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学生会努力学习,这里的好名次属于()。
A.正强化物
B.负强化物
C.一级强化物
D.二级强化物
16.《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17.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18.下面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都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与北宋苏轼同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
C.《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都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D.剧本《伪君子》《吝啬鬼》《贵人迷》是17世纪法国悲剧作家莫里哀的著作
19.以下关于小学语文课程设计思路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B.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
C.课程目标九年一贯分块设计,具有阶段特色,各学段又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目标
D.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0.以下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问号、感叹号
B.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总结大意和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C.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D.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形成文字
21.事实上,任何一个不可避免的灾害原本就是社会人口因素与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破坏性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就舟曲泥石流而言,人类活动的______和社会管理的______显然是灾害的要素之一。但在地质专家们看来,这些原因还远不足以将舟曲之灾______为人祸之故。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加速疏忽断言
B.破坏漏洞归咎
C.频繁忽略断定
D.加剧疏漏妄定
22.下列古诗中不是宋诗的有()。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3.下列歇后语不是喻意型的一项是()。
A.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B.木头眼镜——看不透
C.膝盖上钉掌——离蹄(题)太远
D.百年松枝.十年芭蕉——粗枝大叶
24.“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陈琳
B.曹植
C.曹丕
D.王粲
25.对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倘若李健能够成功地横渡这个海峡,②就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③也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A.①|②‖③假设并列
B.①‖②|③假设递进
C.①‖②|③假设并列
D.①|②‖③假设递进
26.下列属于余光中诗集的是()。
A.《舟子的悲歌》
B.《白玉苦瓜》
C.《左手的缪斯》
D.《紫荆赋》
27.下列《长恨歌》中的诗句,属于融情入景的有()。
A.耿耿星河欲曙天
B.秋雨梧桐叶落时
C.春风桃李花开日
D.夜雨闻铃肠断声
28.下列属于鲁迅小说集的有()。
A.《呐喊》
B.《野草》
C.《彷徨》
D.《故事新编》
29.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30.()使心理活动的各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A.记忆
B.思维
C.想象
D.感知
31.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A.社会风气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水平
3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程序性知识?()
A.历史人物
B.数学定理
C.化学反应方程式
D.语文句子规则
33.教师的()是教师形象的核心。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社会形象
34.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和()。
A.促进学生学习社会化
B.促进个体身体发展社会化
C.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D.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通过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8年
36.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存时间“1818年至1883年”时,联想为“一爬一爬,一爬爬上了山”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37.教师的体态主要包括:目光、表情、手势、举止和()等几方面。
A.距离
B.板书
C.批语
D.活动
38.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一切为了学生
B.学生健康成长
C.减轻学生负担
D.创新发展
39.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
A.动机原则
B.启发原则
C.结构原则
D.程序原则
40.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隐含性
41.我国的课程标准一般包括()。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课程目标
D.附录
42.教学过程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A.传递功能
B.发展功能
C.教育功能
D.审美功能
43.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效能在于()。
A.提高儿童智慧的潜力
B.学习的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
C.有助于所学知识保持记忆
D.发现新问题
44.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
A.现场教学
B.家庭作业
C.个别教学
D.随堂考试
4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培养提高过程。
A.知识
B.情感
C.意志
D.态度
46.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B.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教学
C.善于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
D.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7.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主要表现在()。
A.全国普及职业教育
B.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C.巩固提高义务教育
D.大力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8.教师口头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诠释书面语言
B.灵活把握课堂
C.展示教师风采
D.良好的学习环境
49.资料四:三年级(4)班的课堂上,佳佳突然大哭起来,谢老师赶忙询问,原来佳佳正在给每位老师写新年贺卡,而同桌亮亮也想要一张,遭到佳佳拒绝后,将他所有的贺卡都用彩色笔画花了。谢老师问清情况后,让亮亮赔礼道歉,平时一向很倔强的亮亮就是不道歉,谢老师将亮亮拉到教室外,给亮亮爸爸打电话让他立刻买贺卡送到学校来,并当着爸爸的面批评了亮亮。关于谢老师的做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亮亮犯了错误,老师就应该进行批评和教育.
B.亮亮性格倔强,老师就应该采取强硬的方式来教育
C.老师让亮亮爸爸买贺卡到学校来,是对亮亮不良行为的矫正
D.老师应该用更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一事件
E.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是基于对学生的关爱
50.学习动机是由()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51.按照学习的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5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53.教师享有的专业权利包括()。
A.学术自由权
B.教育教学活动权
C.获得培训权
D.物质保障权
54.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5.教学大纲的组成一般由说明、()等构成。
A.教学计划
B.本文
C.教案
D.教学记录
56.根据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名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是()。
A.阶段性
B.公益性
C.统一性
D.义务性
57.教师资格认定的程序是()。
A.师范院校毕业
B.实习
C.提出申请
D.受理
58.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包括()。
A.独立性
B.选择性
C.调控性
D.创造性
59.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白日梦状态。()
A.正确
B.错误
60.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诱因。()
A.正确
B.错误
61.知识是记忆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
A.正确
B.错误
62.小孩临睡前兴奋的“闹觉”是正诱导所致。()
A.正确
B.错误
6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业性职业。()
A.正确
B.错误
64.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A.正确
B.错误
65.教学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A.正确
B.错误
6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计划。()
A.正确
B.错误
67.班级管理的自主参与原则要求班级管理者把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
A.正确
B.错误
68.教师职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A.正确
B.错误
69.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0.学生在学习上力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上称作()。
A.成功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业动机
D.自我实现需要
71.学生不够自信很少说话,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老师给予积极地回应,并对他进行表扬,学生以后去找老师的次数更多了,而且变得更自信了,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72.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
A.15
B.20
C.30
D.60
7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各方面素质的()。
A.和谐发展
B.均衡发展
C.全面发展
D.快速发展
74.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
A.维护教师及其他职工合法权益
B.对教师实行行政处罚
C.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
D.实行教学督导
75.对“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做出处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76.规定把德育放首位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77.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78.美育即()教育。
A.审美能力
B.道德
C.美感
D.艺术
7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A.教育促进经济繁荣
B.教育促进民主
C.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D.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80.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主要包括()。
A.先前的注意集中度
B.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C.注意持续的时间
D.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81.记忆的品质主要有()。
A.记忆的情境性
B.记忆的敏捷性
C.记忆的持久性
D.记忆的准确性
82.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遗传素质决定着发展的速度
B.生理成熟制约着发展的方向
C.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D.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
83.教师的()行为会受到教师效能感的影响。
A.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B.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
C.在工作中的情绪
D.在工作中遇到的任务难度
84.教师的教育机智具体表现为()。
A.善于与学生交流
B.善于与同行交流
C.善于随机应变
D.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85.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
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86.就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而言,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几个基本环节。
A.审题
B.构思
C.联想
D.课题类化
8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等阶段组成。
A.注意
B.观察
C.保持
D.动作再现
88.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这是()。
A.马赫带现象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对比
89.以上案例对我们的启发是()问资料一:语文课上新来的王老师讲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一句时,一向调皮的青青插嘴了,“老师,这句诗我以前听爸爸说过,这个蚍蜉是蚂蚁,大蚂蚁很小,但是如果满树都是大蚂蚁也有可能摇动一棵树啊!”旁边的同学笑了,有几个男生也跟着附和,王老师先是愣了一下,立马笑着说“这样吧,这个词确实很生僻,我就先跳过这一句,把它留给大家当课外作业,,看看到底什么是蚍蜉,下一次课我们对讨论者青青同学的设想是否有道理,好吧?等第二次课,准备充分的同学们积极讨论,迸发出奇思妙想。关于王老师的做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90.一天,某老师怀疑班上平时比较调皮的某学生给自己取了外号,于是就叫该同学赔礼道歉,该同学不承认于是老师与该同学发生争执并抓扯,老师一起之下就打了该学生,致使该学生全身性软组织受损根据上面资料,作答5.6题。对以上事件的处理,错误的是()
A.学校研究决定,暂停教师的教学工作
B.王老师向学生道歉,并在全校教师会上做检讨
C.要求王老师赔偿李某所有的医疗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
D.对王老师和李某分别进行批评教育
E.此事的发生属于王老师个人行为,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
91.针对上述时间,一下说法正确的是()问一天,某老师怀疑班上平时比较调皮的某学生给自己取了外号,于是就叫该同学赔礼道歉,该同学不承认于是老师与该同学发生争执并抓扯,老师一起之下就打了该学生,致使该学生全身性软组织受损根据上面资料,作答5.6题。对以上事件的处理,错误的是()
92.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A.正确
B.错误
93.教育学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A.正确
B.错误
94.学习是由经验引起个体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A.正确
B.错误
95.教育社会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A.正确
B.错误
96.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它不仅是再现、继承知识,更是向未知领域进军、不断探索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97.设置榜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A.正确
B.错误
98.道德在一定的情景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道德动机。()
A.正确
B.错误
99.慎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指的是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A.正确
B.错误
100.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