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11】

1.近年来,涉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执业药师应高度关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生殖毒性
B.致癌作用
C.过敏反应
D.消化道反应
E.血液系统损害

2.某患者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中含肉豆蔻,药师调配成豆蔻,复核药师在查方时及时发现调配差错并予以纠正,从而避免了将错误的药品发给患者。本例中用药错误属于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E.E级

3.因过量服用,可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A.雄黄
B.川乌
C.蜂毒
D.肉桂
E.斑蝥

4.小金丸中含有的有毒中药材是

A.蟾酥
B.乌头
C.朱砂
D.红粉
E.马钱子

5.马钱子类中药一次服用即可致死的剂量为

A.0.2mg
B.0.5~1.0mg
C.2~4mg
D.5~10mg
E.30mg

6.含蟾酥药物的中成药是

A.更衣丸
B.紫金锭
C.喉症丸
D.山药丸
E.磁朱丸

7.追风丸中除含乌头类药物外,还含有的有毒中药是

A.细辛
B.朱砂
C.蟾酥
D.轻粉
E.雄黄

8.因含有雄黄,过量服用可致肝肾功能损害的中成药是

A.牛黄上清丸
B.牛黄降压片
C.牛黄解毒丸
D.冠心苏合丸
E.桂枝茯苓丸

9.既含雄黄又含朱砂的中成药是

A.磁朱丸
B.抱龙丸
C.安宫牛黄丸
D.朱砂安神丸
E.追风透骨丸

10.因含有朱砂,如过量服用,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是

A.牛黄上清丸
B.天王补心丸
C.牛黄降压丸
D.冠心苏合丸
E.牛黄解毒丸

11.中药药物警戒的内容包括

A.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
B.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
C.中药毒理学研究
D.中药上市前后的安全性监测和再评价
E.中药安全使用的科普宣传活动

12.药物警戒涉及的范围包括

A.草药、传统药物
B.辅助用药
C.生物制品
D.血液制品
E.医疗器械及疫苗

13.含有马兜铃酸可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的中药有

A.关木通
B.青木香
C.斑蝥
D.巴豆
E.朱莎莲

14.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药物因素有

A.药材产地
B.贮存条件
C.炮制工艺
D.药品质量
E.药物成分

15.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临床使用因素有

A.剂量过大
B.疗程过长
C.辨证不准
D.配伍失度
E.炮制不当

16.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原则包括

A.时间方面的联系:即用药时间和可疑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B.是否为已知的ADR:所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C.去激发:即停药或减量后,可疑不良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D.再激发:即再次用药后,同样的不良反应是否再次出现
E.混杂因素:即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或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17.用药错误可发生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任何环节,主要包括处

A.处方错误
B.调配错误
C.给药错误
D.患者依从性错误
E.用药监测错误

18.用药错误的原因可能为

A.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缺陷
B.医生非主观意愿的诊断用药错误
C.患者对药品的储存条件或服用方法等缺乏了解
D.药品调配过程中操作失误
E.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失误

19.临床用药时存在的发生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有

A.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缺少专职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未建立正确的用药安全文化
B.对易发生的用药错误在信息系统中没有提示
C.外用药、内服药等不同类别的药品未分开摆放
D.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未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
E.看似易混淆药品未分开摆放并设置特殊警示标识

20.使用乌头类药物引起中毒的原因有

A.过量服用
B.泡酒服用
C.使用生品
D.煎煮时间太短
E.个体差异引起蓄积性中毒

21.发表透疹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的药是

A.苍耳子
B.牛蒡子
C.薄荷
D.西河柳
E.荆芥

22.生姜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B.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C.发汗解表、平喘、利水
D.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E.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23.属于紫苏功效的是

A.消肿排脓
B.助阳利水
C.透疹止痒
D.解鱼蟹毒
E.通窍止痛

24.羌活的功效是

A.发散风寒、温肺止咳、温胃止呕
B.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C.发汗解表、平喘、利水
D.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E.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25.桂枝的功效是

A.消肿排脓
B.通阳化气
C.宣肺平喘
D.解鱼蟹毒
E.胜湿止痛

26.荆芥除祛风解表外,又能

A.行气宽中
B.温肺化饮
C.透疹止痒
D.凉血止血
E.利水消肿

27.藁本的功效是

A.发散风寒,祛风胜湿
B.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C.发散风寒,和胃化湿
D.祛风散寒,温肺化饮
E.发散风寒,通鼻窍

28.解表药的味多是

A.甘味
B.辛味
C.苦寒
D.甘寒
E.辛凉

29.关于紫苏的描述,下列哪是错误的

A.入肺经,散风寒而发表
B.入脾经,理气而宽中、安胎,兼解解鱼蟹毒
C.发汗不如麻黄、桂枝,长于理气、安胎、解毒
D.叶长于安胎,梗长于发表散寒
E.辛温耗气,气虚表虚者慎用

30.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宜选

A.辛夷
B.白芷
C.羌活
D.葛根
E.藁本

31.尤宜于风寒感冒兼气滞胀满者的药是

A.细辛
B.紫苏
C.防风
D.桂枝
E.生姜

32.西河柳与荆芥均有的功效是

A.止血
B.止呕
C.止咳
D.透疹
E.除湿

33.为治风通用药的是

A.桂枝
B.西河柳
C.防风
D.香薷
E.白芷

34.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可以适当配伍

A.清热解毒药
B.补气药
C.息风止痉药
D.芳香化湿药
E.温里药

35.防风除能祛风解表外,还能

A.胜湿,解痉
B.温中止呕
C.通窍,止痛
D.利咽,疏肝
E.凉血止血

36.发表散寒兼以安胎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荆芥
D.紫苏
E.防风

37.细辛的常用剂量是

A.3~10克
B.1~3克
C.1.5~4.5克
D.2~5克
E.3~6克

38.羌活的主治病证是

A.太阳头痛
B.阳明头痛
C.少阳头痛
D.厥阴头痛
E.少阴头痛

39.风寒所致颠顶头痛,当用

A.羌活
B.白芷
C.荆芥
D.苍耳子
E.藁本

40.桂枝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风湿热痹
B.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C.虚寒腹痛
D.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E.阳虚水肿,痰饮证

41.辛,微温,入肺经,发表散寒、止咳;入脾、胃经,温中、祛湿而止呕、开胃、调味、解药毒。素有“呕家圣药”之称,此药为

A.紫苏
B.防风
C.藁本
D.香薷
E.生姜

42.某患者,夏天服用冷饮,室外吹风乘凉,出现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适宜服用的药物是

A.香薷
B.麻黄
C.紫苏
D.羌活
E.生姜

43.柴胡的功效是

A.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B.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息风止痉
C.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D.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E.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44.菊花的功效是

A.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B.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息风止痉
C.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D.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E.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45.桑叶除疏散风热外,又能

A.解毒
B.润燥
C.止痒
D.祛风
E.升阳

46.牛蒡子不具有的功效是

A.疏散风热
B.凉血润燥
C.宣肺利咽
D.解毒透疹
E.消肿疗疮

47.葛根与升麻均有的功效是

A.透疹
B.解肌
C.生津
D.解毒
E.疏肝

48.菊花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燥咳痰黏
B.温病初起
C.热毒疮肿
D.眼目昏花
E.肝阳头痛

49.升麻的功效是

A.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B.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清热解毒
C.疏散风寒,平肝明目,祛风除湿
D.发表透疹,除湿止痛,通鼻窍
E.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50.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利咽透疹的药是

A.蝉蜕
B.板蓝根
C.马勃
D.升麻
E.薄荷

51.辛散苦泄、寒清滑利,长于清解热毒与滑利二便,凡风热、热毒、肺热、痰热所致病证皆宜,兼二便不利者尤佳的药是

A.葛根
B.柴胡
C.牛蒡子
D.荆芥
E.桑叶

52.治疗风热或肝热目赤,宜选

A.蝉蜕
B.牛蒡子
C.葛根
D.升麻
E.柴胡

53.治疗肺热燥咳宜选用

A.半夏
B.附子
C.枇杷叶
D.牛蒡子
E.桑叶

54.善治肝阳眩晕的药对为

A.柴胡、黄芩
B.桑叶、菊花
C.代赭石、旋覆花
D.地龙、白僵蚕
E.葛根、桑叶

55.治疗脾虚泄泻宜选

A.黄芩
B.黄连
C.牛蒡子
D.升麻
E.葛根

56.感冒高热,又有胁肋疼痛宜选

A.蔓荆子
B.柴胡
C.菊花
D.郁金
E.延胡索

57.子宫脱垂,又有月经不调、痛经者宜选

A.牛蒡子
B.菊花
C.柴胡
D.升麻
E.羌活

58.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宜选用

A.薄荷
B.升麻
C.葛根
D.藁本
E.柴胡

59.功能息风止痉,用治破伤风的药物为

A.桑叶
B.菊花
C.升麻
D.葛根
E.蝉蜕

60.具有升阳生津之功的药物是

A.升麻
B.葛根
C.柴胡
D.桑叶
E.菊花

61.某患者,女,35岁,突感身热较重,微恶风,头胀痛,咽痛咽红,伴有麻疹不透,肝气郁滞,胸闷胁胀,治疗宜选用的药物是

A.牛蒡子
B.桑叶
C.柴胡
D.葛根
E.薄荷

62.某药物,甘辛轻扬升散,平而偏凉能清,治项背强痛与阳明头痛最宜,无论寒热虚实、有汗无汗皆可,此为

A.牛蒡子
B.葛根
C.升麻
D.柴胡
E.浮萍

63.蔓荆子与薄荷除均能疏散风热外,又均能

A.祛风止痛
B.疏肝
C.清利头目
D.利咽
E.透疹

64.浮萍除能发汗解表外,还能

A.升阳,利咽
B.利咽,透疹
C.透疹止痒,疏肝解郁
D.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E.清热解毒,利尿

65.下列属于细辛使用注意的有

A.阴虚阳亢头痛者忌服
B.肺热咳嗽者忌服
C.用量不宜过大
D.气虚多汗者忌服
E.反藜芦

66.能治风寒湿痹证的药有

A.防风
B.白芷
C.辛夷
D.木贼
E.羌活

67.具解痉,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宜选

A.荆芥
B.防风
C.升麻
D.蔓荆子
E.蝉蜕

68.白芷的功效有

A.发散风寒
B.燥湿止带
C.温肺止咳
D.消肿排脓
E.通窍止痛

69.防风的主治病证包括

A.风寒湿痹
B.小儿惊风
C.风寒表证
D.风热表证
E.血虚发痉

70.关于发汗力强的解表药的使用注意,说法正确的有

A.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
B.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要加大服用剂量
C.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D.外感表证均可使用
E.入汤剂不宜久煎

71.具有通窍作用的药有

A.苍耳子
B.白芷
C.辛夷
D.细辛
E.防风

72.木贼的功效有

A.止血
B.利水消肿
C.透疹止痒
D.疏散风热
E.明目退翳

73.透疹止痒,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宜选

A.薄荷
B.荆芥
C.防风
D.牛蒡子
E.蝉蜕

74.蝉蜕的功效有

A.明目退翳
B.息风止痉
C.消肿疗疮
D.疏肝解郁
E.透疹止痒

75.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疮肿的药物的有

A.桑叶
B.菊花
C.牛蒡子
D.辛夷
E.升麻

76.既疏散风热,又明目的药物有

A.牛蒡子
B.木贼
C.桑叶
D.蝉蜕
E.菊花

77.能治疗风水水肿的药物有

A.桂枝
B.浮萍
C.荆芥
D.麻黄
E.香薷

78.治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宜选

A.淡豆豉
B.紫苏
C.香薷
D.升麻
E.柴胡

79.不属于清热药分类的是

A.清热泻火药
B.清热燥湿药
C.清热解毒药
D.清热止血药
E.清虚热药

80.两药相配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尤宜选

A.苍术配黄柏
B.厚朴配枳实
C.麻黄配石膏
D.石膏配知母
E.知母配黄柏

81.天花粉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
B.生津
C.凉血利尿
D.清肺润燥
E.消肿排脓

82.治气分高热,肺胃实火之要药为

A.石膏
B.夏枯草
C.黄柏
D.菊花
E.大黄

83.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的药对为

A.石膏、知母
B.知母、川贝母
C.知母、黄柏
D.桑叶、菊花
E.天花粉、栀子

84.用于治疗肝阳眩晕,目珠夜痛,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的药为

A.夏枯草
B.芦根
C.桑叶
D.菊花
E.玄参

85.天花粉可用于治疗

A.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B.外感或内伤之湿热火毒证,如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疮疹及脏腑火热证
C.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及小儿疳热
D.外感或内生之实热火毒诸证,如丹毒、痄腮、咽喉肿痛、肺痈、肠痈及血热吐血、衄血等
E.热病津伤口渴及痈肿疮疡

86.既治肝热目赤,又治热结肠燥便秘的药物是

A.钩藤
B.郁李仁
C.秦皮
D.决明子
E.蔓荆子

87.芦根的功效是

A.泻火、止汗、生津
B.除烦、止呕、利尿
C.清热、燥湿、止呕
D.除烦、止泻、利尿
E.泻火、止泻、利尿

88.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A.葛根
B.决明子
C.石膏
D.芦根
E.知母

89.青葙子的功效是

A.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B.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C.清热凉血,退虚热
D.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E.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90.竹叶除了清热除烦,利尿外,还能

A.生津
B.明目
C.疏肝
D.滋阴
E.退虚热

91.以下具有扩瞳作用的是

A.青葙子
B.谷精草
C.栀子
D.芦根
E.决明子

92.既清肝明目,又润肠通便的药是

A.决明子
B.火麻仁
C.蔓荆子
D.青葙子
E.冬葵子

93.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的药是

A.蒲黄
B.栀子
C.芦根
D.知母
E.小蓟

94.既可治疗肺热咳嗽,又可治疗阴虚燥咳的药物是

A.知母
B.石膏
C.芦根
D.寒水石
E.夏枯草

95.苦寒降泄清利,既清心肺三焦之火而泻火除烦解毒、凉血止血,又清利膀胱湿热与清泻滑利大肠,导湿热火毒外出,利小便、缓通便、退黄疸。此药为

A.栀子
B.知母
C.大黄
D.夏枯草
E.芦根

96.关于夏枯草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专入肝经,主清肝火、散郁结,兼养血平肝
B.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C.功效是清肝胆火,凉血止血
D.治疗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E.治疗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97.黄连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痈肿疮毒
B.湿热泻痢
C.胃火牙痛
D.肺热咳喘
E.血热吐衄

98.龙胆的功效是

A.泻心火
B.泻肝火
C.泻肾火
D.泻大肠火
E.泻三焦火

99.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功效的药物是

A.龙胆草
B.黄连
C.黄芩
D.苦参
E.黄柏

100.治疗肝火犯胃呕吐吞酸宜选

A.夏枯草
B.栀子
C.柴胡
D.龙胆草
E.黄连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