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天的稀疏自编码器,也跑了UFLDL教程 http://ufldl.stanford.edu/wiki/index.php/Exercise:Sparse_Autoencoder 上的exercise,参考了很多博客的代码,谢谢http://blog.youkuaiyun.com/llp1992/article/details/45579615 , 很快就跑通了,最后得到的权值结果,
这些都还好,如果只是看教程,推导公式,按算法得到伪代码,再写出代码,看似跑完了所有流程,但是对稀疏自编码器还是没什么具体的印象,感觉和没学过一样,所以稍微思考下,仅是个人愚见,仅作记录,防止忘了而已。
一个稀疏自编码器为什么最后可视化得到这样的结果呢?
首先输入是随机的10000张图片的任意局部裁剪出来的8x8的图片,随机抽取200张出来看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