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内联(method inlining)是编译器优化手段:
把本来要“跳过去、再跳回来”的方法调用,在编译期直接把方法体代码原封不动地拷贝到调用点,从而省掉一次函数调用的开销(压栈、跳转、返回等)。
---
举个极简例子
```java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int x = add(3, 5);
```
没内联时的字节码(伪码):
```
invokestatic add (II)I // 去调 add
astore_1 // 把结果给 x
```
经过内联后,编译器直接把 `add` 的代码贴过来:
```
iload_0 // 3
iload_1 // 5
iadd // 3 + 5
istore_2 // x = 8
```
---
为什么“内联后循环出问题”?
- 代码膨胀:方法体被复制多份,导致生成的机器码变大。
- 寄存器/指令缓存压力:大循环里反复展开,CPU 指令缓存可能溢出,反而变慢。
- 调试信息错位:栈帧消失,断点、异常栈行号对不上。
- 罕见 bug:HotSpot JIT 在某些极端字节码模式+大方法体情况下,曾出现过内联后寄存器分配或边界检查出错的案例(JDK bug)。
---
开发层面怎么看?
- 通常让 JVM 自动决定即可(`-XX:+Inline` 默认开启)。
- 怀疑内联导致问题时,可临时关闭:
`-XX:-Inline` 或 `-XX:CompileCommand=dontinline,com.pkg.MyClass::readBytes`
- 用 `-XX:+PrintCompilation -XX:+UnlockDiagnosticVMOptions -XX:+PrintInlining` 观察哪些方法被内联。
一句话:方法内联就是把方法调用“原地展开”,省一次跳转;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触发性能或正确性副作用。
216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