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高一的时候,我就开始编程了。那时为了个DFS要想上几个月加上不懈地调试、跟踪才慢慢了解内部运作机制,但感觉编程真是很好玩的事。往往看到自己要100+行代码才能解决的事,高手用短短几十行就搞定,而且如此清晰,有如天成,就会感叹算法之妙,编程之美。

       大学进计算机系是水到渠成的。但我当时对计算机系的整体了解也就仅限于Wirth同学的:程序=算法+数据结构。对于算法和数据结构在高中有些积累,但说实话,刚进大学时我确实是对ACM/ICPC很抵触的,高中的竞赛实在搞太多,有点痛恨了。难道我写算法,仅仅就是为了比赛?记得高中时候每星期五都要去少客站参加算法班,那时真是很开心,第一次学搜索算法时的激动,晚上乘着公车吹着夏风的心情…… 而比赛却渐渐令我偏离了算法的本质,我喜欢编程,但不喜欢为了比赛而编程。终于因为一些因缘巧合,我迷迷糊糊地加入了学校的ACM/ICPC集训队。

       大一,迷惘,新鲜感,无助感,逃课,喜欢玩,有趣。刚进大学,对什么都是感兴趣的,很多在高中不能干的事都可以拿到这里来试验,没有父母管束了,可以熬夜了,可以有大把自己的时间,更广泛的社交群。总之,有说不完的新鲜事。考前一次,和赵波在自习教室复习到凌晨3点,这后波波载我回去,校园安谧得吓人,我们却开心地唱歌。刚进大学,第一次听万峰同学的《性情中人》,觉得好玩,就把音量开到最大,把收音机放到阳台上,骚扰全南区的同学,笑翻了我们寝室的人。搞了个望远镜准备做坏事,终于还是没做成。大一有无数的回忆可以像放电影一样,而且三天三夜放不完。做了无数有趣的事,但却也有对于前途的迷惘感与不确定性。大一的时光虽然有些迷惘,有些颓废,但这样的经历是必须的,再给我一次,我还要这么干,甚至更疯狂。

       朋友,到现在我才渐渐发觉这一点是如此重要,大一时Geek式的生活让我不屑与太多人交往,从而浪费了大把认识牛人的机会。不过,依然还是很庆幸的认识了一些牛人。例如:赵波:对于人生的看法深入而敏锐,而学业知识又是超强,处事方式的坚定而果断。庄振磊:对于人生的规划很明了,处事稳重,不急不慢,总能井井有条地完成任务,牛人或许就是让人看到他做事总是好像水到渠成一样。叶剑锋:很镇定的样子,冷静地判断,说话总是感觉很有条理很慢,头脑却飞快地运转。李緣:学习能力超强,感觉有点像Peter了,总能把很多牛人的能力吸收。除了他们,也有很多牛人不能一一列举,很多又不为我所知。从他们的身上,我确实学到了很多。很可惜,很多人我没有交流太多,以至于现在想再和他们中的一些人谈谈,机会已然太少。无疑,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找更多的牛人朋友,而且,不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上,都应该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而首先,自己就要先变强,多看书,多思考,慢慢积累。

       很多同学说,绩点一点用都没有。确实,这话并不是毫无道理,从绩点并不能完全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但我们大部分的本科生,能像那少部分的牛人那样吗?进ACM/ICPC Final的毕竟是少数,数模拿一等的毕竟是少数,创新比赛全国一等的也是少数,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豪文的更是少得可怜。本科阶段,主要还是积累。那些在其领域中有所建树的本科生,不妨去看看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必定也是要经历积累阶段的,只是这一阶段比我们早了许多年而已,再不就是天才型同学了。在本科,对大多数同学能积累的无疑就是学科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认真上课了。当我们迷惘于前途渺茫时,不如认真上好专业课更为踏实而实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要变得足够强大,必须要经历一个缓慢而痛苦并快乐的过程。所有事物都遵循有序到无序的过程,这就是物理学中熵的过程。人生也是如此,自然发展必定是趋于混乱的过程,“逆熵”的过程就需要做功,而无疑这必定是要伴随着痛苦,一帆风顺的人生毫无意义。【1】【2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水到渠成。Google对于用户利益的专注,造就了其成功。无数的事例验证了专注的力量。戴志康如此【3】,carmack如此【4】,Linus同样如此【5】。现在回想起来,初中所具有的专注连我自己都诧异,刚打完架,去上数学课,却能聚精会神地听讲,周围的环境再吵都能听得进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这样的专注正是现在的我所缺乏的,太多的噪音让我忘却了我所应当真正专注的,不能很好地将感情与工作分离开,无法高效率地工作、学习。大二的时候也正是我努力实践专注的时候,认真地听讲,认真做很多事,也渐渐回归了编程,Geek式的极致生活了,对于任何社交都已经是漠然。我始终认为成功的关键少不了专注,去做一件事,一件真正感兴趣的事,并且将它做到极致。看看会发生什么?专注一个月,一年,十年。之后,其它的一切纷至踏来。

       我所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认真地想透彻,总是浅尝辄止。对于远景,我时常所具有的是概括性的模糊印象,而不能将其具象化。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又不能很好的回答这样的问题。这无疑是两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从大一的时候就应当慢慢地思考,一步一步地实践。无法将这两个问题想透彻,就没有内心深处支持自己努力的强大信念,而最终导致的不是与自己想要的南辕北辙,就是半途而废。考研V.S.就业,这无疑就是现在的选择。考研是为了什么呢?有多少人是真想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而选择考研,多少人是因为就业难才选择考研来逃避呢。但研究生的生涯不可否认有其价值,如何利用好这一时期又是一门学问,pongba6】说研究生的生涯给了他质的飞跃,给了他极宝贵的看书及思考的时间。但我如若到了研究生时,也能如此吗?至少,至今为止,我预见我的研究生生涯80%又会是跟着导师而毫无自己的主见,这不是我所需要的。何况,我实在讨厌考试。就业,虽然可能并非是最明智时机,但可能却是最适合我的,即使这个选择是错误的,我也必须要去经历、承担,现在的我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考研,去GRE,让我去社会上走一圈吧,让我撞得头破血流吧。到时,我可能真正认识自己所缺乏的是什么,我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这样的经历对我是必须的吧,让我能更清晰地看清前方的路。即使用个23年来更好地看清所应当走的路不也很好吗。

       现在的我,还没有足够的眼界,不能看清计算机界的整体发展趋势。又没有培养好自己在计算机科学的一些基本素养,书买了很多,看得却不到1/10,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再次找回“专注力”了,坚持基本素养的训练,多看一些思考方法的书。不能再浮躁了,事事要尽其所能的认真。思考事物的原理则应该深入些再深入些,总能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东西。

       我们空手而来,又空手而去,所以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既然如此,失败也好,成功也好,都有意义。不如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别管别人怎么说,即使最终失败了,那也很值得。【7】【8

 

 

Reference:

[1] 在此可以参考赵波同学(http://xiaonei.com/profile.do?id=225921840)的博文《牛人比我们牛在哪里》。由于是私密Blog,有意者xiaonei他吧。

[2]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75691/?i=0

[3] http://baike.baidu.com/view/476977.htm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D._Carmack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nus_Torvalds

[6]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pongba/browse_thread/thread/e66bd172df7828b0?hl=zh-CN#

[7]http://groups.google.com/group/pongba/browse_thread/thread/be579770e74d2c7e/66dde15e8d552a0b?hl=zh-CN&lnk=gst&q=%E6%A2%A6%E6%96%AD%E8%AE%A1%E9%99%A2#66dde15e8d552a0b

[8]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pongba/browse_thread/thread/fad43796ea85fe5f/e1aeb5d8880b2e4e?#e1aeb5d8880b2e4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