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上部署元数据
1. 背景与原理
当前,DSpace、EPrints 或 Fedora 等系统被广泛应用,它们主要充当机构存储库的角色。不过,这些系统的实际使用依赖于对存储库所有者的信任,且其长期可持续性依赖于机构或机构网络。这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系统可能无法承担运营成本,或者面临其他可持续性风险。
区块链及相关技术为解决现有存储库技术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平台,有望构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资源存档方法。但要重新构建现有的数字存档、聚合器和服务系统,需要仔细考虑元数据的功能、理想属性,以及不同技术对这些功能的支持程度。此外,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系统也存在风险,特别是因为它们围绕网络参与者的激励机制构建,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可持续性。
1.1 区块链作为共享、不可变的存储库
“区块链”指的是一类去中心化数据库架构的核心数据结构,它依靠加密技术和分布式共识来提供防篡改的分布式账本。首个广泛应用的区块链是比特币,它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在无需中央权威机构的情况下,非信任方之间的代币(数字货币)交换,并防止双重花费。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的应用已扩展到“智能合约”的概念,非信任方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各种交易,包括使用图灵完备编程语言实现的逻辑。这不仅支持像比特币那样的代币交换系统,还支持许多其他应用,如投票、注册或期货市场等。目前,以太坊是这类技术的主要代表,本文以此为分析基础。
我们主要关注区块链作为无需信任方的不可变存档,这与当前的存储库系统形成对比。虽然这里主要从实际和技术层面讨论,但它有可能影响当前存档机构的经济模式、资金模型,最终影响其存档周期和责任。近期有一些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存储库架构提案,但到目前为止,元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