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透传模块芯片的BLE和SPP有什么区别?如何理解

蓝牙透传芯片包括BLE和SPP,两者分别属于蓝牙协议的不同子集。BLE侧重低功耗数据传输,常用于物联网设备,而SPP是经典蓝牙的一部分,适用于早期的蓝牙应用。双模芯片支持两种蓝牙协议,适应不同系统需求,但未来趋势将是BLE的广泛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什么是蓝牙透传芯片

 

蓝牙透传芯片的BLE和SPP有什么区别?如何理解呢?

首先要明确几个关键词,蓝牙芯片,蓝牙透传,蓝牙BLE,以及蓝牙SPP

第一:蓝牙芯片的概念可以参见一下网上的说明:

蓝牙芯片,一般都是属于SOC级别的芯片,区别于传统的MCU以及射频芯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单颗芯片实现了MCU+射频。其中MCU负责蓝牙的协议栈的处理,比如蓝牙的各个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数据编码,数据解码等等

而其中的射频部分,就是纯粹的RF的物理层,即完成无线数据的收发,不负责编解码部分。所以可以理解为蓝牙芯片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设计

第二:蓝牙透传的概念理解

蓝牙透传,实际上就是蓝牙应用的二次封装,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方便客户使用蓝牙这项技术,因为单纯的对蓝牙SOC编程,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需要掌握的概念比较多,并且代码量也相对比较庞大,所以在一些用量不大的情况下都会选择使用MCU+蓝牙模块去实现蓝牙的功能,比如和手机、平板等等进行蓝牙的数据交互

所有的蓝牙部分的数据,全部由蓝牙模块去完成,最终转化为简单的接口,比如:串口、IIC接口或者SPI接口等等

这样的好处,就是工程师在开发产品的时候,不用关心蓝牙部分的原理,只需要做好对应的接口的发和收,就可以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业功能细节的开发上面,这样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开发效率。

第三:蓝牙BLE透传的概念理解

蓝牙BLE是属于蓝牙协议里面的一个子集而已,属于低功耗蓝牙部分,这个基本上是记忆蓝牙4.0版本以后才有的新技术,推出到现在也差不多10年的时间了

蓝牙BLE主打的是数据传输,比如常见的:小米蓝牙手环,苹果的airtag防丢器等等应用

蓝牙BLE的透传,实际上还是属于蓝牙透传应用的一部分,因为IOS的存在,所以基本上需要和IOS设备进行连接的,都是必须走蓝牙BLE的。

至于透传的说明,和前面讲到的“蓝牙透传”概念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蓝牙BLE透传”是属于“蓝牙透传”的一个子集而已

目前来说,蓝牙BLE会是以后的主流,并且会随着蓝牙协议版本的不断升级,也会得到很大程序的技术升级,比如最新的LE audio也是基于BLE的底层技术

第四:蓝牙SPP透传的概念理解

蓝牙SPP也是属于蓝牙协议的子集,但是它和BLE不同,SPP的存在是在蓝牙协议初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最早的蓝牙协议1.0版本,里面就包含了SPP的部分

蓝牙SPP属于经典蓝牙的里面的子集。而经典蓝牙是属于蓝牙协议的子集。他们是这样的一个从属关系

蓝牙SPP的推出,至今也有小20年了,应用场景也是非常的广泛,但是基本上大部分的应有都在被BLE慢慢的替代,毕竟蓝牙协议以后的发展趋势,就是BLE。经典蓝牙的应用慢慢的也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蓝牙SPP最典型的产品,莫过于HC-05这个模块了,实在是太出名了,不知道当初设计这款模块的人还记不记得当初为啥子设计它,有没有想过它能带来如此广泛的应用,确实设计的好,但是这个有历史的原因,那就是没得选,只有CSR一个选择

蓝牙SPP的透传,也还是属于蓝牙透传应用的一部分,因为IOS的存在,所以基本上需要和IOS设备进行连接的,都是必须走蓝牙BLE的。但是安卓端的历史原因,很多的应用还是走的传统的SPP,不知道为啥很多的厂商不愿意改

比如:蓝牙打印机、门禁等等,都还是SPP 。其实他们大可以改成ble,也是没问题的,估计应该是产品成熟之后,谁也不愿意费那个劲去改动了。除非SPP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不得不改

 

二、双模和单模如何理解

 

首先,什么是单模:

指有一种蓝牙版本,运行一种蓝牙协议栈的模块,常用在BLE模块时,是单模式模块,简称单模。也有早期的经典蓝牙,比如2.1也是单模的,但是实现的就是传输音乐,常见的比如: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等等应用,它只需要单模就足够了

其次,什么是双模:

内置两个蓝牙版本,运行两套协议栈的蓝牙芯片,比较出名的厂商,比如:瑞昱、易兆微、杰理、炬芯等等厂商的芯片,常见的型号比如:KT6368A。芯片最大的特点是在安卓只能使用3.0蓝牙,在IOS系统只能使用BLE蓝牙,价格基本和单模的持平,正因为前面所描述的BLE和SPP的存在,所以双模的芯片依然还有很强的生命力

最后:以后的趋势必定是单模的天下

随着蓝牙5.2版本的退出,以后音频的应用也会逐步的变换为BLE,比如LE AUDIO的大面积铺开,传统的经典蓝牙也会走下舞台,但是个时间必定会很漫长

### 如何在Word中设置交叉引用以包含多个文献 #### 使用交叉引用来插入多个参考文献 为了在文档中插入多个参考文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当需要插入如\[45\]、\[47\]这样的两个独立文献时,在Word里可以通过点击“交叉引用”,选择对应的文献条目来完成操作[^1]。 对于连续的多篇文献引用,例如希望呈现为\[6, 11, 37, 40\]的形式,则需先单独插入各篇文献作为基础。之后,选中这些文献编号并右键转换成域代码形式处理。具体来说,首位末位文献应在各自域代码结尾处添加特定字符:“\#"[0"”用于开头文献,“\#"0]"”用于结束文献;而位于两者之间的其他文献只需在其域代码后追加“\#"0"”。完成后记得更新域代码,并确保每项间有逗号分隔开[^2]。 如果目标是表示一段范围内的连续文献序号,像从\[1\]-到\[4\]这样,那么应该首先利用交叉引用功能分别定位起始文献\[1\]终止文献\[4\]。接着调整显示样式使最终效果成为\[1-4\]的样子[^3]。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涉及到三个或以上的离散型文献组合,同样适用上述提到的方法:选定所有待关联的对象转为域代码编辑模式下,按照位置不同适当补充相应标记符再统一刷新即可达到预期目的[^4]。 ```python # Python伪代码示意(仅作理解逻辑流程辅助) def insert_multiple_references(start_ref, end_ref=None, additional_refs=[]): if isinstance(end_ref, int): # 处理连续区间的情况 refs = list(range(start_ref, end_ref + 1)) elif not end_ref and isinstance(additional_refs, (list, tuple)): refs = [start_ref] + list(additional_refs) formatted_refs = [] for i, ref in enumerate(refs): if i == 0: domain_code_start = f'{{REF {ref} \\# "[0"' formatted_refs.append(domain_code_start) elif i == len(refs)-1: domain_code_end = f'{ref}\\#"0]}"' formatted_refs[-1] += ',' + str(ref)[:-len(str(ref))] + domain_code_end else: mid_domain_code = f'{{REF {ref} \\#"0"}}' formatted_refs.append(mid_domain_code) return ','.join(formatted_refs).replace(',,',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