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M 2012 存储集成与自动化准备全解析
1. 存储集成的重要性与挑战
存储是构成私有云架构的三大主要构建块之一。在构建虚拟化主机集群时,无论采用 iSCSI、光纤通道还是共享 SAS,某种形式的共享存储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早期版本的 VMM 在存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Windows 和 Hyper - V 只能看到磁盘和虚拟硬盘(VHD),缺乏对更广泛存储资源的可见性;另一方面,管理员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控制台来为虚拟化主机和集群配置存储。
为应对这些挑战,Microsoft 引入了 SMI - S 这一行业标准。SMI - S 由存储网络行业协会(SNIA)开发,并得到了 ANSI 的认可。它定义了一种对异构存储区域网络(SAN)进行互操作管理的方法,描述了基于 Web 的企业管理(WBEM)客户端从符合 SMI - S 的通用信息模型(CIM)服务器获取的信息,以及支持 SAN 设备管理特定需求的面向对象和基于 XML 消息传递的接口。
尽管 SMI - S v1.0 在 2007 年成为 ISO/IEC 标准,但许多存储供应商仍继续使用自己的专有方法来操作存储设备,只有少数领先的存储供应商为其设备提供了有限的 SMI - S 支持。Microsoft 要求 SMI - S 提供商的最低版本为 1.4,可在 SNIA 网页上验证哪些设备已针对此版本进行了测试。
2. SMI - S 实现深度存储集成
最初,SMI - S 仅用于识别存储设备的属性和特性。当前版本则实现了存储设备的全面发现和自动化配置。对于 VMM 而言,这意味着从 VHD 到阵列控制器的端到端全面可见性,以及对逻辑单元(LUN)的全面配置,包括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