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主机规划与磁盘分区
1. 选择与Linux搭配的主机配置
配件配置主要有以下几个:
CPU
RAM
Hard Disk
VGA
Network Interface Card
光盘、软盘、鼠标、键盘
2.各个硬件设备在Linux中的中文名:
在Linux中每个设备都被当作一个文件来对待。设备对应的文件名如下表:
设备 | 设备在Linux中的文件名 | 备注 |
IED硬盘 | /dev/hd[a-d] | |
SCSI/SATA/USB硬盘 | /dev/sd[a-p] |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串行高级技术附件 |
U盘 | 同上 | |
软驱 | /dev/fd[0-1] | |
打印机 | USB:/dev/usb/lp[0-15] 25针:/dev/lp[0-2] | |
鼠标 | USB:/dev/usb/mouse[0-15] PS2:/dev/psaux | |
当前CD ROM/DVD ROM | /dev/cdrom | |
当前鼠标 | /dev/mouse | |
磁带机 | IDE:/dev/ht SCSI:/dev/st0 |
3. 磁盘分区
个人计算机常用的磁盘分别是 IDE 和 SATA 接口,主流的是SATA接口了
通常主机会提供两个IDE接口,每个IDE扁平电缆可以链接两个IDE设备,通常最多可以接4个IDE设备。
这两个IDE接口通常被称为IDE1(primary)和IDE2 (secondary),每个IDE电缆的设备又分为Master(主设备)和Slave(从设备)。
IDE\Jumper | Master | Slave |
IDE1(primary) | /dev/hda | /dev/hdb |
IDE2(slave) | /dev/hdc | /dev/hdd |
3. 磁盘的组成
磁盘有盘片、机械臂、刺头、主轴马达组成。
盘片可细分出: 扇区(Sector)、柱面(Cylinder),其中每个扇区为512bytes、
其中第一个扇区最重要,因为它记录着整块磁盘的重要信息,包括
主引导分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引导加载程序的地方,有446bytes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块磁盘分区状态,有64bytes。
在分区表所在的64 bytes 容量中,总共分为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启始不结束的磁柱号码。 若将硬盘以长条形来看,然后将磁柱以柱形图来看,那么那64 bytes 的记录区段有点像底下图示:
假设上面的硬盘装置文件名为/dev/hda 时,在linux中得到的装置文件名称如下:
P1:/dev/hda1
P2:/dev/hda2
P3:/dev/hda3
P4:/dev/hda4
磁盘分区表最多容纳四个分区,成为 主(Primary)或者扩展(Extended)分区,扩展分区目的是使用额外扇区去记录分区信息,扩展分区本上并不能拿来格式化。
分区在Linux设备文件名如下:
P1:/dev/hda1
P1:/dev/hda2
P1:/dev/hda5
P1:/dev/hda6
P1:/dev/hda7
P1:/dev/hda8
P1:/dev/hda9
P1:/dev/hda10
在设备文件中,前四个号码是保留给Primary或者Extended用的,所以逻辑分区号就从5开始了。
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最多有4个。
扩展分区多只能有一个。
逻辑分区是由扩展分区只需分割出来的。
能够被格式化的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
4. 开机流程与主引导分区(MBR)
BIOS 与CMOS: CMOS是记录各个硬件参数嵌入到主板上的存储器。
Bois是开机的时候计算机主动执行的第一个程序。
BIOS会依据用户设置取得能够开机的硬盘,并读取该硬盘中第一个扇区的MBR位置,取得加载程序,引导加载程序的作用就是加载内核文件。
开机流程可看作一下步骤:
BIOS
MBR
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
内核文件:
如果在计算机中装有两个或多个系统时,
每个分区都拥有自己的启动扇区(boot sector)
实际开机的内核文件是放置到各分区中。
loader只认识自己系统分区内的可开机内核文件以及其他loader
loader可直接指向或者间接将管理转交给另一个loader
第五章 首次登录与在线求助 man page
1. X windows 与命令行模式切换
Linux默认提供6个terminal让用户登录,切换方式为ctrl+alt+[F1~F6],F7为图像界面。
如果以纯文本界面登录,默认tty7是没有东西的。需要在tty1-tty6任意终端中输入 startx启动x windows界面。
Linux默认提供7个Run level ,最常用的run level3和run level 6,如果想让Linux在下次开机时以纯文本(level 3)启动,只需要修改/etc/inittab文件内容。
2. 基础命令
date:显示日期和时间
date +%Y/%m/%d
date +%H:%M
cal: 显示日历
cal 2009
cal 10 2009
cal [[month] year]
bc: 简单好用的计算器
bc
scale=3 设置显示小数位数。
ctrl +C :终端目前程序
ctrl +D : 键盘输入结束
3. Linux在线求助 man page 和 info page
4. 正确关机:
查看目前谁在线: who 命令
whoami 当前登录用户
关机命令: shutdown
shutdown [-t 秒] [-arkhncfF] 时间 [警告信息]
关机重启 reboot, halt , poweroff
数据同步写入磁盘:sync
5. 忘记root密码:
以单用户维护模式登录即可改变root帐号密码。先将系统重启,在读秒时按任意键出现菜单界面,按下e键就能进入grub编辑模式,此时你看到:
kernel /vmlinuz-2.6-128.e15 ro root=LABEL=/ rhgb quiet 然后再后面输入single,按enter,按b可以开机进去单用户维护模式了。
在这个模式下,tty1的地方不需要输入密码即可获取终端的控制权,之后就能修改root的密码了。
1 默认系统帐号和一般帐号记录在/etc/passwd文件中,密码是记录在/etc/shadow文件下。Linux所有组名记录在/etc/group文件中 (具体设置参照14章)
2 文件权限
-rw-r--r-- 1 root root 1256 Jan 6 17:54 .bash_profile
[d]指的是目录,[-]代表文件,[l]代表连接文件(linkfile),[b]代表设备文件中可供存储的接口设备,[c]表示设备文件中串行端口设备(键盘、鼠标等)
连接到节点(i-node):详细在第8章
对于修改时间:如果文件修改时间已久,则显示部分年月份,不现实时间。如要显示完整时间格式:ls -l --full -time
对于隐藏文件,在文件名前加.,如果显示隐藏文件 ,需要ls -a;
3 改变文件属性和权限:
chgrp:改变用户组 ,要求改变的用户组在/etc/group中
[-R]:进行递归(recursive)改变,连同子目录及目录下的文件都改变
chown:改变所有者
[-R]:递归改变所有者,包括子目录及文件
chown [-R] own:group filename
chown [-R] own filename
chmod:改变文件权限
chmod [-R] xyz 文件或目录
数字类型改变权限,分三种身份,
owner:4+2+1 =7
group:4+2+1 =7
others:4+2+1 =7
符号类型改变权限:
chmod [ugoa] [+-=] [rwx] 文件或目录
4 复制文件指令
cp source destination //复制文件同时会复制执行者的属性和权限,因此要复制给其他人用时要修改用户权限。
5 修改用户信息
useradd -m -d /home/share -g root -s /bin/tcsh test
usermod -G newgroup test
groups username :查看用户所属组
id-a UserName:查看uid gid groups
gpasswd -d username group :从已有组中删除用户
+
要开放目录给任何人,应该至少开放r和x权限,不要随意开放w给。
对目录操作要具有x 权限,不能执行目录内操作。
文件种类和分类:
普通文件:
纯文本本件:二进制文件:数据格式文件:data file :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可以用last命令读出来,但用cat 时会出现乱码。例如 /var/log/wtmp文件就是该类型。目录: d连接文件: l设备与设备文件:块设备文件: b字符设备文件: c 串行端口设备文件:如键盘鼠标套接字: s管道: p6 Linux文件扩展名:Linux文件能不能执行与扩展名没有关系,而是与文件执行属性有关。而一个文件具备执行属性,不一定能够执行,因为没有可执行的数据。但是通常Linux文件还是习惯用扩展名来表示该文件属于什么类型。*.sh 代表shell脚本或批处理文件*.Z *.tar *.tar.gz *.zip *.tgz:代表打包的压缩文件等等。Linux的文件长度限制:单一文件或目录最大包含255个字符;完整目录名称及目录/的完整文件名为4096个字符。7标准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FHS)
可分享(shareable) 不可分享(unshareable) 不变的(static) /usr(软件放置处) /etc(配置文件) /opt(第三方软件) /boot(开机与内核文件) 可变的(variable) /var/mail(用户邮件信箱) /var/run(程序相关) /var/spool/news(新闻组) /var/lock(程序相关)
事实上,FHS 针对目录树架构仅定义出三层目录:
/(root,根目录):与系统开机有关
/usr:与软件安装/执行有关
/var :与系统运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