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拓扑结构等,各种术语的概念和准确意义
来自1.2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1.3节“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1.3.2节“按拓扑结构分类”
定义
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用某种或多种通信介质连接起来,通过完善的网络协议,在数据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类: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按拓扑结构分类:如下
拓扑结构
星型网
环型网
总线网络
不规则型网
按照逻辑功能划分的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构成、作用和运行方式,包括CS方式、P2P方式、各种数据交换方式等。
来自1.1.2节“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以及1.4.1节“网络边缘的主机系统”。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构成
通信子网:由路由器和通信链路组成
资源子网:由连接到通信子网的服务器和主机系统组成
作用
通信子网:完成网络通信任务
资源子网: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共享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
运行方式 (详见第一章第4题)
C/S方式
P2P方式
各种数据交换方式 (详见第一章第3题)
电路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作用和意义,基本思想、定义,协议的定义及“三要素”、OSI/RM和TCP/IP模型的组成及简单比较。
来自2.1节“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和2.2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及2.3节“OSI参考模型”和2.4节“Internet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作用
确定分层与功能,即确定网络体系结构应该具哪些层次,以及每层应该具有哪些功能
确定服务与接口,即确定每个层次为上层提供哪些服务,以及上层调用这些服务的接口规格
确定协议,即确定每层的必须遵守的规则,以便确保通信的两方可以达成高度默契
基本思想
分层思想:每一层在其下层所提供服务的支持下,通过自身内部功能为其上层提供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服务。
定义
层、层间接口及协议的集合。协议
定义
网络对等实体间为完成数据交换所必须遵循的规则、约定和标准。
三要素
语法:协议元素与数据的组合结构,也就是报文格式。
语义:对协议中各协议元素的含义的解释。
时序:在通信过程中,通信两方操作的执行顺序与规则。
OSI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OSI七层体系结构具有概念清楚、理论完整的特点,是一个理论上的国际标准,但却不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TCP/IP模型
TCP/IP协议簇是一个四层体系结构,具有简单易用特点,是事实上(de facto)的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