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认识PyTorch
1.1 PyTorch是什么
PyTorch是一个基于Python的深度学习框架,它提供了一种灵活、高效、易于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深度学习模型。PyTorch最初由Facebook开发,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
PyTorch使用张量(tensor)来表示数据,可以轻松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且可以在GPU上加速。
PyTorch提供了许多高级功能,如**自动微分(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自动求导(automatic gradients)**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模型的训练过程,并提高模型训练效率。
除了PyTorch,还有很多其它常见的深度学习框架:
- TensorFlow: Google开发,广泛应用于学术界和工业界。TensorFlow提供了灵活的构建、训练和部署功能,并支持分布式计算。
- Keras: Keras是一个高级神经网络API,已整合到TensorFlow中。
- PaddlePaddle: PaddlePaddle(飞桨)是百度推出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易用、高效的深度学习开发框架。
- MXNet:由亚马逊开发,具有高效的分布式训练支持和灵活的混合编程模型。
- Caffe:具有速度快、易用性高的特点,主要用于图像分类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任务。
- CNTK :由微软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提供了高效的训练和推理性能。CNTK支持多种语言的接口,包括Python、C++和C#等。
- Chainer:由Preferred Networks开发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采用动态计算图的方式。
PyTorch中有3种数据类型:浮点数、整数、布尔。其中,浮点数和整数又分为8位、16位、32位、64位,加起来共9种。
之所以分为8位、16位、32位、64位,是因为在不同场景中,对数据的精度和速度要求不同。通常,移动或嵌入式设备追求速度,对精度要求相对低一些。精度越高,往往效果也越好,自然硬件开销就比较高。
1.2 安装PyTorch
首先需要使用Anaconda创建一个虚拟环境,建议所使用的python版本不要低于3.8。
conda create -n 你的环境名 python=3.9
如果你是使用的电脑没有独立显卡,或者使用的不是NVIDA的显卡的话,那么只需要安装CPU版本的PyTorch即可。在官方文档里面找到适合你设备的PyTorch的CPU版本及对应的安装指令执行即可。
具体安装步骤可以参考这篇文档:PyTorch安装教程
二、认识Tensor
Tensor,也叫张量,是一个多维数组,通俗来说可以看作是扩展了标量、向量、矩阵的更高维度的数组。张量的维度决定了它的形状(Shape),PyTorch会将数据封装成张量(Tensor)进行计算,所谓张量就是元素为相同类型的多维矩阵。张量可以在 GPU 上加速运行。
张量有device(所属设备)、dtype(数据类型)、shape(形状)等常见属性,知道这些属性对我们认识Tensor很有帮助。
2.1 创建Tensor
2.1.1 基本方式
张量可以通过标量、numpy数组以及list进行创建。
- torch.tensor()
注意这里的tensor是小写,该API是根据指定的数据创建张量。
import torch
import numpy as np
# 通过标量创建
t = torch.tensor(1)
print(t)
# 通过ndarray创建
t = torch.tensor(np.random.randn(3, 5))
print(t)
# 使用Tensor创建
t = torch.Tensor([1,2,3])
print(t)
如果出现如下错误:
UserWarning: Failed to initialize NumPy: _ARRAY_API not found
一般是因为numpy和pytorch版本不兼容,可以降低numpy版本。
- torch.Tensor
注意这里的Tensor是大写,该API根据形状创建张量,其也可用来创建指定数据的张量。
# 1. 根据形状创建张量
tensor1 = torch.Tensor(2, 3)
print(tensor1)
# 2. 也可以是具体的值
tensor2 = torch.Tensor([[1, 2, 3], [4, 5, 6]])
print(tensor2, tensor2.shape, tensor2.dtype)
tensor3 = torch.Tensor([10])
print(tensor3, tensor3.shape, tensor3.dtype)
# 指定tensor数据类型
tensor1 = torch.Tensor([1,2,3]).short()
print(tensor1)
tensor1 = torch.Tensor([1,2,3]).int()
print(tensor1)
tensor1 = torch.Tensor([1,2,3]).float()
print(tensor1)
tensor1 = torch.Tensor([1,2,3]).double()
print(tensor1)
torch.Tensor与torch.tensor区别
特性 | torch.Tensor() | torch.tensor() |
---|---|---|
数据类型推断 | 强制转为 torch.float32 | 根据输入数据自动推断(如整数→int64 ) |
显式指定 dtype | 不支持 | 支持(如 dtype=torch.float64 ) |
设备指定 | 不支持 | 支持(如 device='cuda' ) |
输入为张量时的行为 | 创建新副本(不继承原属性) | 默认共享数据(除非 copy=True ) |
推荐使用场景 | 需要快速创建浮点张量 | 需要精确控制数据类型或设备 |
还有诸如torch.IntTensor()、torch.FloatTensor()、 torch.DoubleTensor()、
torch.LongTensor()…等用于创建指定类型的张量。如果数据类型不匹配,那么在创建的过程中会进行类型转换,要尽可能避免,防止数据丢失。
2.2.2 创建线性和随机张量
- 线性张量
使用torch.arange 和 torch.linspace 创建线性张量:
# 不用科学计数法打印
torch.set_printoptions(sci_mode=False)
# 1. 创建线性张量
r1 = torch.arange(0, 10, 2)
print(r1)
# 2. 在指定空间按照元素个数生成张量:等差
r2 = torch.linspace(3, 10, 10)
print(r2)
r2 = torch.linspace(3, 10000000, 10)
print(r2)
- 随机张量
在 PyTorch 中,使用torch.randn 创建随机张量。种子影响所有与随机性相关的操作,包括张量的随机初始化、数据的随机打乱、模型的参数初始化等。通过设置随机数种子,可以做到模型训练和实验结果在不同的运行中进行复现。也即是说,不设置随机种子时,每次打印的结果不一样。
# 设置随机数种子
torch.manual_seed(123)
# 获取随机数种子
print(torch.initial_seed())
# 生成随机张量,均匀分布(范围 [0, 1))
# 创建2个样本,每个样本3个特征
print(torch.rand(2, 3))
# 4. 生成随机张量:标准正态分布(均值 0,标准差 1)
print(torch.randn(2, 3))
# 5. 原生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2, 方差为3,形状为1*4的正态分布
print(torch.normal(mean=2, std=3, size=(1, 4)))
2.2 Tensor属性
2.2.1 切换设备
默认在cpu上运行,可以显式的切换到GPU:
# 获取属性
data = torch.tensor([1, 2, 3])
print(data.dtype, data.device, data.shape)
# 把数据切换到GPU进行运算
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data = data.to(device)
print(data.device)
不同设备上的数据是不能相互运算的。
或者使用cuda进行切换:
data = data.cuda()
当然也可以直接创建在GPU上:
# 直接在GPU上创建张量
data = torch.tensor([1, 2, 3], device='cuda')
print(data.device)
2.2.2 类型转换
训练模型或推理时,类型转换也是张量的基本操作,是需要掌握的。
data = torch.tensor([1, 2, 3])
print(data.dtype) # torch.int64
# 1. 使用type进行类型转换
data = data.type(torch.float32)
print(data.dtype) # float32
data = data.type(torch.float16)
print(data.dtype) # float16
# 2. 使用类型方法
data = data.float()
print(data.dtype) # float32
# 16 位浮点数,torch.float16,即半精度
data = data.half()
print(data.dtype) # float16
data = data.double()
print(data.dtype) # float64
data = data.long()
print(data.dtype) # int64
data = data.int()
print(data.dtype) # int32
# 使用dtype属性
data = torch.tensor([1, 2, 3], dtype=torch.half)
print(data.dtype)
2.3 Tensor与Numpy的数据转换
2.3.1 张量转ndarray
用于需要计算的情景,转换后即脱离了计算图。此时分浅拷贝(内存共享)和深拷贝(内存不共享)。
- 浅拷贝
调用numpy()方法可以把Tensor转换为Numpy,此时内存是共享的。
# 1. 张量转numpy
data_tensor = torch.tensor([[1, 2, 3], [4, 5, 6]])
data_numpy = data_tensor.numpy()
print(type(data_tensor), type(data_numpy))
# 2. 他们内存是共享的
data_numpy[0, 0] = 100
print(data_tensor, data_numpy)
- 深拷贝
使用copy()方法可以避免内存共享:
# 1. 张量转numpy
data_tensor = torch.tensor([[1, 2, 3], [4, 5, 6]])
# 2. 使用copy()避免内存共享
data_numpy = data_tensor.numpy().copy()
print(type(data_tensor), type(data_numpy))
# 3. 此时他们内存是不共享的
data_numpy[0, 0] = 100
print(data_tensor, data_numpy)
2.3.2 Numpy转张量
也同样分为浅拷贝和深拷贝。
- 浅拷贝
from_numpy方法转Tensor默认是内存共享的
# 1. numpy转张量
data_numpy = np.array([[1, 2, 3], [4, 5, 6]])
data_tensor = torch.from_numpy(data_numpy)
print(type(data_tensor), type(data_numpy))
# 2. 他们内存是共享的
data_tensor[0, 0] = 100
print(data_tensor, data_numpy)
- 深拷贝
使用传统的torch.tensor()则内存是不共享的
# 1. numpy转张量
data_numpy = np.array([[1, 2, 3], [4, 5, 6]])
data_tensor = torch.tensor(data_numpy)
print(type(data_tensor), type(data_numpy))
# 2. 内存是不共享的
data_tensor[0, 0] = 100
print(data_tensor, data_numpy)
2.4 Tensor常见操作
2.4.1 取值
我们可以把单个元素tensor转换为Python数值,这是非常常用的操作。
data = torch.tensor([[18]])
print(data.item())
注意:
- 和Tensor的维度没有关系,都可以取出来!
- 如果有多个元素则报错;
- 仅适用于CPU张量,如果张量在GPU上,需先移动到CPU
2.4.2 基础运算
常见的加减乘除次方取反开方等各种操作,带有_的方法为原地操作。
# 生成范围 [0, 10) 的 2x3 随机整数张量
data = torch.randint(0, 10, (2, 3))
print(data)
# 元素级别的加减乘除:不修改原始值
print(data.add(1))
print(data.sub(1))
print(data.mul(2))
print(data.div(3))
print(data.pow(2))
# 元素级别的加减乘除:修改原始值
data = data.float()
data.add_(1)
data.sub_(1)
data.mul_(2)
data.div_(3.0)
data.pow_(2)
print(data)
2.4.3 点积与叉积
- 点积
也叫矩阵乘法,是线性代数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将两个矩阵相乘,生成一个新的矩阵。
假设有两个矩阵:
- 矩阵 A的形状为 m×n(m行 n列)。
- 矩阵 B的形状为 n×p(n行 p列)。
矩阵 A和 B的乘积 C=A×B是一个形状为 m×p的矩阵,其中 C的每个元素 Cij,计算 A的第 i行与 B的第 j列的点积。计算公式为:
C
i
j
=
∑
k
=
1
n
A
i
k
×
B
k
j
C_{ij}=∑_{k=1}^nA_{ik}×B_{kj}
Cij=k=1∑nAik×Bkj
矩阵乘法运算要求如果第一个矩阵的shape是 (N, M),那么第二个矩阵 shape必须是 (M, P),即第一个矩阵的列数必须与第二个矩阵的行数相同,最后两个矩阵点积运算的shape为 (N, P)。
在 PyTorch 中,使用@或者matmul完成Tensor的乘法。
data1 = torch.tensor([
[1, 2, 3],
[4, 5, 6]
])
data2 = torch.tensor([
[3, 2],
[2, 3],
[5, 3]
])
print(data1 @ data2)
print(data1.matmul(data2))
- 叉积
也叫阿达玛积,是指两个形状相同的矩阵或张量对应位置的元素相乘。它与矩阵乘法不同,矩阵乘法是线性代数中的标准乘法,而阿达玛积是逐元素操作。假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矩阵 A和 B,它们的阿达玛积 C=A∘B定义为:
C
i
j
=
A
i
j
×
B
i
j
C_{ij}=A_{ij}×B_{ij}
Cij=Aij×Bij
其中:
- Cij 是结果矩阵 C的第 i行第 j列的元素。
- Aij和 Bij分别是矩阵 A和 B的第 i行第 j 列的元素。
在 PyTorch 中,可以使用mul函数或者*来实现;
data1 = torch.tensor([[1, 2, 3], [4, 5, 6]])
data2 = torch.tensor([[2, 3, 4], [2, 2, 3]])
print(data1 * data2)
print(data1.mul(data2))
2.4.4 形状操作
- reshape
可以用于将张量转换为不同的形状,但要确保转换后的形状与原始形状具有相同的元素数量。
data = torch.randint(0, 10, (4, 3))
print(data)
# 1. 使用reshape改变形状
data = data.reshape(2, 2, 3)
print(data)
# 2. 使用-1表示自动计算
data = data.reshape(2, -1)
print(data)
- view
view进行形状变换的特征:
- 张量在内存中是连续的;
- 返回的是原始张量视图,不重新分配内存,效率更高;
- 如果张量在内存中不连续,view 将无法执行,并抛出错误。
张量的内存布局决定了其元素在内存中的存储顺序。对于多维张量,内存布局通常按照最后一个维度优先的顺序存储,即先存列,后存行。例如,对于一个二维张量
A,其形状为 (m, n),其内存布局是先存储第 0 行的所有列元素,然后是第 1 行的所有列元素,依此类推。 如果张量的内存布局与形状完全匹配,并且没有被某些操作(如转置、索引等)打乱,那么这个张量就是连续的。
PyTorch 的大多数操作都是基于 C 顺序的,我们在进行变形或转置操作时,很容易造成内存的不连续性。
tensor = torch.tensor([[1, 2, 3], [4, 5, 6]])
print("正常情况下的张量:", tensor.is_contiguous())
# 对张量进行转置操作
tensor = tensor.t()
print("转置操作的张量:", tensor.is_contiguous())
print(tensor)
# 此时使用view进行变形操作,取值为-1表示自动推断该维度
tensor = tensor.view(2, -1)
print(tensor)
运行结果如下:
- transpose
transpose 用于交换张量的两个维度,注意,是2个维度,它返回的是新张量,原张量不变。
torch.transpose(input, dim0, dim1)
参数:
- input: 输入的张量。
- dim0: 要交换的第一个维度。
- dim1: 要交换的第二个维度。
data = torch.randint(0, 10, (3, 4, 5))
print(data, data.shape)
# 使用transpose进行形状变换
transpose_data = torch.transpose(data,0,1)
# transpose_data = data.transpose(0, 1)
print(transpose_data, transpose_data.shape)
转置后的张量可能是非连续的(is_contiguous() 返回 False),如果需要连续内存(如某些操作要求),可调用 .contiguous():
y = x.transpose(0, 1).contiguous()
- permute
它通过重新排列张量的维度来返回一个新的张量,不改变张量的数据,只改变维度的顺序。
torch.permute(input, dims)
参数
- input: 输入的张量。
- dims: 一个整数元组,表示新的维度顺序。
data = torch.randint(0, 10, (3, 4, 5))
print(data, data.shape)
# 使用permute进行多维度形状变换
permute_data = data.permute(1, 2, 0)
print(permute_data, permute_data.shape)
和 transpose 一样,permute 返回新张量,原张量不变。重排后的张量可能是非连续的(is_contiguous() 返回 False),必要时需调用 .contiguous()。
维度顺序必须合法:dims 中的维度顺序必须包含所有原始维度,且不能重复或遗漏。例如,对于一个形状为 (2, 3, 4) 的张量,dims=(2, 0, 1) 是合法的,但 dims=(0, 1) 或 dims=(0, 1, 2, 3) 是非法的。
与 transpose() 的对比
特性 | permute() | transpose() |
---|---|---|
功能 | 可以同时调整多个维度的顺序 | 只能交换两个维度的顺序 |
灵活性 | 更灵活 | 较简单 |
使用场景 | 适用于多维张量 | 适用于简单的维度交换 |
2.4.5 升维和降维
- squeeze降维
用于移除所有大小为 1 的维度,或者移除指定维度的大小为 1 的维度。
torch.squeeze(input, dim=None)
参数
- input: 输入的张量。
- dim (可选): 指定要移除的维度。如果指定了 dim,则只移除该维度(前提是该维度大小为 1);如果不指定,则移除所有大小为 1 的维度。
data = torch.randint(0, 10, (1, 4, 5, 1))
print(data, data.shape)
# 进行降维操作
data1 = data.squeeze(0).squeeze(-1)
print(data.shape)
# 移除所有大小为 1 的维度
data2 = torch.squeeze(data)
# 尝试移除第 1 维(大小为 3,不为 1,不会报错,张量保持不变。)
data3 = torch.squeeze(data, dim=1)
print("尝试移除第 1 维后的形状:", data3.shape)
- unsqueeze升维
torch.unsqueeze(input, dim)
参数
- input: 输入的张量。
- dim: 指定要增加维度的位置(从 0 开始索引)。
data = torch.randint(0, 10, (32, 32, 3))
print(data.shape)
# 升维操作
data = data.unsqueeze(0)
print(data.shape)
Tensor也有广播机制,且与numpy数组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总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PyTorch,以及Tensor的一部分常用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