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
-
应用层-----人机交互接口
-
表示层-----格式化数据
-
会话层-----建立、维护、管理会话连接
-
传输层-----建立、维护、管理端到端的连接
-
网络层-----IP逻辑选址、路由选择
-
数据链路层-----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讯
-
物理层-----比特流传输
1024-49151----->注明端口
49152-65535----->动态端口
ARP协议
通过一种地址获取到到另一种地址信息
-
正向ARP
-
反向ARP
-
免费APR
TCP/IP模型
将OSI上三层统一为应用层,将下两层统一为网络接口层
四层模型-----TCP/IP标准模型
五层模型-----TCP/IP对等模型
第三层称为互联网层或网际层
跨层封装
OSI参考模型不支持,TCP/IP支持
目的:提高了封装和解封装的速度,加快了传输效率
必须是直连设备之间
-
跨四层封装-----应用在直连路由设备之间
-
跨三、四层封装-----应用在直连交换设备之间
DSAP----标识接收方上层处理该数据包的模块
SSAP----标识发送方上层处理该数据包的模块
Control---决定了数据传输方式
无连接模式
面向连接模式----分片、重组、排序
IP地址
单播地址-----既能作为源IP地址,又能作为目的IP地址
组播地址-----只能作为目的IP地址
广播地址-----只能作为目的IP地址
单播地址:
A:掩码8
B:掩码16
C:掩码24
组播地址:
D:
保留地址:
E:
A类私网:10.0.0.0-10.255.255.255
B类私网:172.16.0.0-172.31.255.255
C类私网:192.168.0.0-192.168.255.255
特殊IP地址
环回地址
127.0.0.1-127.255.255.254
受限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
主机位全1-----直接广播地址
192.168.1.255/24
主机位全0-----网络地址
192.168.1.0
所有IP、没有IP
0.0.0.0
本地链路地址/自动私有地址
169.254.0.0/16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思路:从主机位向网络位借位。借出的位被称为子网位--->子网位特点是属于网络位,但本质为主机位,即可变。
CIDR----无类域间路由
思路:取相同,去不同。
超网-----汇总后的掩码小于主类掩码
子网汇总-汇总后的掩码大于主类掩码
DHCP服务
交换机转发原理
交换机在接收到电信号后,会将电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之后截取数据帧。查看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将该数据包进入的接口与该MAC地址形成对应关系记录在MAC地址表(300S)。
之后,查看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基于目标MAC地址查询本地MAC地址表,如果表中存在记录,则按照记录进行指导转发;若表中没有记录,则将进行洪泛(交换机将数据除了进入的接口外的所有接口发送一遍)。
交换机洪泛的情况
1、遇到广播帧
2、遇到组播帧
3、遇到未知的单播帧
DNS服务
DNS基于UDP/TCP的53号端口传输数据
UDP规定,报文最大长度为512字节,当DNS查询报文超过512字节时,协议内的TC标记位会置为1,则使用TCP传输数据。
DNS查询过程---递归查询/迭代查询
路由器的转发原理:路由器基于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查询本地全局路由表;若表中有记录,则无条件按记录转发;若没有记录,则丢弃该数据包。
192.168.1.0/24 --->路由 目标IP:192.168.1.1
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0--->192.168.1.0
获取未知网段的路由信息
1、直连路由
2、静态路由
3、动态路由
直连路由的生成条件
1、接口双UP
物理层UP--->链路正常
协议层UP--->具备通讯协议
2、接口必须配置合法的IP地址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基于TCP协议进行工作。端口号80
应答状态码
-
1XX-----
-
2XX-----成功访问
-
3XX-----重定向
-
4XX
-
403-----禁止的页面
-
404-----页面未响应
-
-
5XX-----服务器错误
-
500/503-----服务器自行的错误,稍后重试
-
TCP-----传输控制协议
是一种面型链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可靠性
-
确认-----每收到一个报文,就需要进行一次信息确认。-----依靠序列号、确认序列号以及确认标记位
-
重传-----超时重传,当一个数据段中的某一个数据报文丢失时,会要求重新传输丢失的报文。-----依靠序列号以及数据偏移量
-
排序-----一个数据段被分为多个数据包,从不同路径进行传输,最终达到目的地的顺序被打乱,需要重新排组。-----依据序列号字段完成
-
流控-----滑动窗口-----通过调节窗口大小(无需等待确认就可以连续发送的数据的最大量)来对流量的流速进面向连接
面向连接
-
三次握手
-
四次挥手
静态路由
优点:
1、安全
2、选路
3、资源占用少
缺点:
1、配置量大
2、维护困难
基本配置
方法一: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12.0.0.2
需要递归来查找路由的出接口
方法二: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G 0/0/1
解决方式:
arp-proxy enable -----开启ARP代理
ARP代理思路:当接收到ARP数据包后,路由器会查看本地路由表,若本地路由表中存在目的IP地址(网络可达),此时该路由器会冒充IP地址来回答该ARP报文。
[r1]arp static 12.0.0.1 00e0-fc07-533c
路由器发送ARP发送方式
-
以目的IP为APR请求内容发送
-
以下一跳IP地址为ARP请求内容发送
方法三: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G 0/0/1 12.0.0.2
方法四: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23.0.0.3
下两跳----->多跳
需要提前铺垫好所有在递归查找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路由信息
方法一通常在以太网(MA)中使用
方法二通常在点对点网络(P2P)中使用
扩展配置
负载均衡-----等价路由
目的相同,路由来源相同,开销相同,且下一跳不同
手工汇总
减少路由表条目,加速设备查找路由速度
缺省路由
[r3]ip route-static 0.0.0.0 0 LoopBack 0
路由黑洞
造成流量有去无回的状况。丢弃流量的路由器被称为黑洞路由器
空接口防环
[r1]ip route-static 172.16.0.0 22 NULL 0
在黑洞路由器上编写一条指向空接口的汇总路由
浮动静态路由
代理ARP场景
静态路由与BFD联动
BFD-----双向转发检测机制
是一种全网统一的检测机制,用于快速检测、监控网络中链路或者IP路由的转发连通情况
[r1]bfd ----启动BFD协议
[r1]bfd aa bind peer-ip 10.1.12.1 ---创建BFD会话,会话名称为aa,对端IP为10.1.12.1
[r1-bfd-session-aa]discriminator local 10
[r1-bfd-session-aa]discriminator remote 20
[r1-bfd-session-aa]commit[r1]ip route-static 10.9.9.0 24 10.1.12.1 track bfd-session aa ---将静态路由与BFD会话进行联动
缺省情况下,BFD会话每隔1000毫秒发送一次报文,当连续三次报文均无响应后,则BFD会话状态断开。与该BFD会话建立连接的协议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