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量
1.1变量里的数据再计算机中的存储原理
float和double类型的用法区别
1.1二进制:
计算机中表示数据的最小单元:一个字节(byte,简称B,是使用8个二进制为组成的)
1B=8b
1.2字符在计算机存储:使用ASCII表:A:65 ,a:97,0:48
图片和音频也是采用二进制进行存储
为了便于观察和表示二进制,推出了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八进制:
每3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单元,最小数为000即0,最大数为111即7,0-7共八个数字,即八进制
例如:141-》末位1就是001,倒二位4就是100,倒三位1就是01(还考虑到八进制只有八个数字)
所以141=01 100 001
二进制以0B或0b开头,八进制以0开头,十六进制以0x开头
计算机的数据单位
1B=8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1.2类型转换与其在计算机中的执行原理
1.2.1自动类型转换:在表达式中,byte、short、char、直接转换为int类型参与运算
1.2.2强制类型转换
前面的1表示负号。
注意:可能造成数据丢失或移除;浮点型强转为整型,直接丢掉小数部分,保留整数部分返回
1.3逻辑运算符
boolean rs=size >=6 |storage >= 8;//返回true或false
1.4三元运算符
2.流程控制
2.1分支switch...case
2.2循环for while
3.do-while先执行后判断:应用场景(抢票,先抢了再判断;先进行运算,算完了再判断是否在范围内)
2.3死循环:服务器不断执行
2.4foreach循环
4.数组:批量存储数据的容器
静态初始化数组:String[ ] names={"a","b","c"};
动态初始化数组: String[ ] names=new String[3];//三个地址位,默认赋值为0,
5.java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的原理
java内存分配为方法区、栈内存、堆:
5.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ntHello();
}
//方法是否需要接收数据处理
//方法是否需要返回数据
/**
* 无参无返回值分方法
* 使用无返回值方法只能直接调用 方法();
* 有返回值可以输出调用 直接调用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Hello(){
System.out.println("hello0");
}
/**
* 有参数 无返回值(void)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Hello2(int n) {
int i;
for (i=0;i<=n;i++) {
System.out.println("hello2");
}
}
/**
* int为返回类型,需要有返回
* 注意return后面的代码是无效代码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printHello3() {
int hello3= 1;
return hello3;
}
方法在计算机中的执行原理: * 方法被调用时,进入到栈内存中运行 * 注意栈是先进后出,main方法最先进入,执行main中的方法sum()加载到栈中,sum()执行完退栈回到main方法,所以方法运行完后会回到main方法
5.1方法重载
5.2方法重写
继承父类时,就近原则执行最近的重写方法,格式不变;加注解@Overridde:安全可读性好
应用场景:
1.子类重写Object类的toString方法,以便返回对象的内容
6.this关键字:变量,用在方法中来拿到当前对象;主要解决变量名称冲突问题
7.构造器
8.封装的设计规范:合理隐藏、合理暴露;用类设计兑现高处立某一个事务的数据时,应该把要处理的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设计到一个对象中
合理隐藏:外界不能直接访问private score;合理暴露:需要控制(数据校验)score用public set方法,用public get方法获取score
9.实体类JavaBean
实体类(保存数据)是一种特殊的类:
1.成员变量都是私有的,并为为一个成员变量都提供set get方法;
2.为类提供一个公共的无参构造器
3.实体类只保存数据,用于创建对象;应用场景:数据存储和处理拆分
10.面向对象编程案例
分3个页面,分别写调试、实体类、操作类
11.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的区别
布尔型是false
12.0对字符串的处理 :java.lang.String
创建对象、封装数据对象、调用string方法
12.ArratList
13.多态
在继承/实现情况下的一种对象,存在方法重写,表现为:对象多态、行为多态,不谈成员变量的多态
访问的依旧是父类的name
好处:
1.在多态形式下,右边对象是解耦合的,更便于拓展和维护;Teacher不好用可以换为Student,不用更改后面的代码
2.定义方法是使用父类的形参,可以接收一切子类,拓展性更强、更便利
3.存在问题:多态下不能使用子类的独有功能
多态下的类型转换:
1.存在继承/实现关系就可以在编译阶段进行强制类型转换,编译阶段不会报错
2.运行时,如果发现对象的真实类型,与强转后的类型不同,就会包类型转换(ClassCastException)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