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排序
1.排序基础:
通过中间变量进行判断来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如:int a=2;
int b=8;
int t=a;
a=b;
b=t;
2.冒泡排序:
通过数组中的相邻元素两两比较,大的放右边,比较完一轮,最右边可确认为所有元素中的最大值,然后又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两两比较,确定了几个元素,比较的次数也减少几次
比如第一轮,确定一个元素比较了10次,第二轮的话只需要比较9次就行,因为最后那个是所有中的最大的。第三轮 8次 因为有两个元素已经确定了
由此可知 需要两个for循环 ,外围for循环控制轮数,内部for循环控制每轮比较的次数
案例:
//冒泡排序:相邻元素两两比较;大的放右边,比较完一轮则确定最右边的数最大;
//以此类推,共比较(长度-1)轮
//分析:1.画图分析排序规则 2.编写代码分析规律
int[] a = {3,1,5,2};
for(int i=0;i<a.length-1;i++) { //外层确定轮(行)数
for(int j=0;j<a.length-1-i;j++) { //内层确定每轮比较的次数(冒泡-次数递减)
if(a[j]>a[j+1]) { //相邻两数的比较
int t = a[j];
a[j] = a[j+1];
a[j+1] = t;
}
}
System.out.println("第"+(i+1)+"轮:"+Arrays.toString(a));
}
3.选择排序:
假定第一个元素最小,然后与后面的元素依此比较,如果后面的元素的值比第一个元素还小,那么让他们的值进行交换,经过一轮比较之后第一个元素的值是最小的,然后从第二个开始比较第二个后面的那些元素
案例:
int[] a = {3,1,5,2};
for(int i=0;i<a.length-1;i++) {//外层比较轮数
for(int j=i+1;j<a.length;j++) { //内层确定次数
if(a[i]>a[j]) {//每次的比较都是a[i]和后面的比
int t = a[i];
a[i] = a[j];
a[j] = t;
}
}
System.out.println("第"+(i+1)+"轮:"+Arrays.toString(a)); //每轮的打印
}
4.插入排序
案例:
//第一轮先比较前两个元素;第二轮插入一个元素与第一轮最大的比;
//如果比最大的还要大,直接排下来;否则再和前面的比,以此类推,共比较(长度-1)轮
int[] a = {3,1,5,2,8,4,7,6};
for(int i=0;i<a.length-1;i++) { //比较轮数
for(int j=i+1;j>0;j--) { //倒着进行比较
if(a[j]<a[j-1]){ //如果后一个比前一个小,则交换
int t = a[j];
a[j] = a[j-1];
a[j-1]= t;
}else { //如果插入的元素,比排好序最大的还要大则退出内层循环
break;
}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5.系统提供的排序
public class Test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系统提供的排序的函数:Arrays.sort
int[] a = {1,3,5,2};
//Arrays.sort(a); //数组排序-系统提供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Arrays.toString(a));
}
}
二、二维数组
概述:一维数组的一维数组,也就是可以看成一维数组的元素又是一维数组
(二维数组里面的元素是一维数组)
二维数组的定义,可以看成是行长度和列长度的空间定义
在操作时,可看成是行下标和列下标的操作;
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
通过二维数组的长度进行循环来得到一维数组的里面的元素
//定义一个整数类型的二维数组
//和一维数组类似,创建空间,有默认值:int-0 String-null double-0.0,,,
int[][] a = new int[2][3]; //创建2行3列的二维数组空间---默认值为0
a[0][0] = 60;
a[0][1] = 30;
a[1][0] = 50;
//a[2][0] = 40; //下标越界-行下标越界
//a[0][3] = 90; //下标越界-列下标越界
System.out.println("行长度:"+a.length);
System.out.println("列长度:"+a[0].length);
for(int i=0;i<a.length;i++) { //外层代表行
for(int j=0;j<a[i].length;j++) { //内层代表列
System.out.print(a[i][j]+" ");
}
System.out.println(); //回车
}
二维数组的创建方式:
//二维数组创建方式:
//--------动态赋值----------
int[][] a;
a = new int[2][3]; //1.先声明,再创建空间
int[][] b = new int[2][3]; //2.声明的同时创建空间
int[][] c = new int[2][]; //3.先创建行空间,再创建列空间
c[0] = new int[]{1,3,5};
c[1] = new int[]{2,4,6};
//--------静态赋值----------
int[][] d = {{1,3,5},{2,4,6}}; //2行3列的二维数组
不规则列:
二维数组中,行是固定的,但是列可以不规则;不规则列相对用得特别少,因为赋值和取值较麻烦,可读性也会更差
案例:
//不规则列的二维数组:
//1.先创建行空间的方式
/*
int[][] a = new int[2][]; //确定行长度
a[0]=new int[]{1,3}; //第一行2列
a[1]=new int[]{2,4,6}; //第二行3列
*/
//2.静态赋值的方式
int[][] a = {{1,2},{3,5,9}};
//a[0][2] = 5; //下标越界
//循环遍历取值:
for(int i=0;i<a.length;i++) {
for(int j=0;j<a[i].length;j++) {
System.out.print(a[i][j]+" ");
}
System.out.println(); //回车
}
三、杨辉三角:
第一列为1 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元素为1
其余元素为它上一个元素加它上一个元素左侧元素的和
案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杨辉三角:
/*
* 1
* 1 1
* 1 2 1
* 1 3 3 1
* 1 4 6 4 1
* 1 5 10 10 5 1
*
* 规则:行和列结构
* 第1列都为1,行列相等位置为1;
* 其余的当前位置=上一个+上一个左侧
*
*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杨辉三角的长度:");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length = sc.nextInt();
int[][] a = new int[length][length]; //初始都为0
yangHui(a); //杨辉三角的赋值
print(a); //打印
}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int[][] a) {
for(int i=0;i<a.length;i++) {
for(int j=0;j<=i;j++) {
System.out.print(a[i][j]+" ");
}
System.out.println(); //回车
}
}
private static void yangHui(int[][] a) {
for(int i=0;i<a.length;i++) {
for(int j=0;j<=i;j++) { //直角三角形的循环次数
if(j==0||i==j) {//第1列和i,j相等,则为1
a[i][j]=1;
}else {
//当前位置=上一个+上一个左边
a[i][j]=a[i-1][j]+a[i-1][j-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