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器
浏览器,http等相关知识
学习前端2年半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浏览器渲染机制
第二种情况有js的情况:首先数据会去解析html成dom树,这里是部分解析,紧接着遇到css去解析生成CSSom树,遇到js会先去停止dom树生成,而js去解析,不过js和html的解析执行需要先等cssom完全解析,然后最后再去执行js,然后生成Rendtree,后面步骤如上。第一种没有js的情况:首先数据中的html会被解析生成dom树,如果遇到css就去同时生成CSSOM树,然后两者合并生成Rendtree,紧接着去根据渲染树去计算节点的位置和大小,最后把渲染树以像素的形式绘制在页面。原创 2023-07-30 15:36:45 · 113 阅读 · 1 评论 -
同源策略以及解决方法
JSONP:首先在前端 代码中写入一个用于执行服务端返回来的回调函数,然后再script标签中的src写入要访问的地址并且携带回调函数的一系列参数,服务端那边根据请求的url和回调函数,生成一个携带信息的js代码片段返回给前端,然后前端再通过回调函数去处理收到的数据,z这个流程就相当于洗钱,script是漏洞,回调函数就洗钱机构,服务端那边给的不能直接使用,但是可以通过script标签这个漏洞,把想要发送的信息发给回调函数,回调函数洗白了,客户端又可以用了。解决策略:利用JSONP,cros,反向代理。原创 2023-07-29 15:51:41 · 416 阅读 · 0 评论 -
http常见优化途径
工作流程原理:当用户输入url到浏览器,浏览器解析url,然后去浏览器缓存中查询有没有对应的缓存的Ip想先白嫖相当于找朋友要,如果白嫖失败就回去啃老,查自己的操作系统缓存,如果还是没有只好出去打工发送请求获取对应的Ip,首先本地服务器向根服务器要,然后再找顶级域名要,然后再找权限域名要,一路求爷爷告奶奶,获取有两种方式,一种好一点的递归,找人然后它再找人最后告诉本地,第二种迭代,各服务器开启踢皮球模式,本地服务器挨个去拜访,最后终于拿到ip,然后存到浏览器缓存和操作系统缓存。原创 2023-07-28 09:10:29 · 116 阅读 · 1 评论 -
浏览器缓存机制
cache-control:规定一个字段max-age,这个字段规定了一段有效的时常不是规定具体时间失效,也就是服务器返回后max-age时长能用缓存,这个还可以配合其他指令比如private只能服务器缓存,代理不能缓存。no-cache跳过当前强缓存直接进行协商缓存。当浏览器再次发送请求给服务器,在请求头中也会携带这个唯一标识符,服务器会进行比对,如果不一样则重新发送数据和唯一标识符,不然就返回304,继续读取缓存中的数据。在过期时常过期和缓存标识失效时,也就是强缓存失效后,浏览器开始采取协商缓存策略。原创 2023-06-26 16:09:58 · 1003 阅读 · 1 评论 -
浏览器解析URL全部流程
8,页面布局和渲染:浏览器将HTML解析成dom树,将css解析成CSSOM树,将它们合成RenderTree,计算它们大小和在页面的具体位置,然后将它们布局到页面上。9,加载其他资源:去加载页面存在的其他加载资源,如css文件,js文件和图片等,浏览器根据HTML文档解析的结果,去重新发送请求。11,用户交互:用户可以和页面互动,去实现js代码功能,也可以去点链接等去重新发送请求,重复执行上述代码。4,发送请求:浏览器构建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包括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等信息,然后将请求报文发送给服务器。原创 2023-06-26 09:35:08 · 1166 阅读 ·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