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K近邻算法诊断乳腺癌

使用K近邻算法诊断乳腺癌

一、设计内容及目的

(一)设计内容

数据收集:收集包含乳腺癌相关特征的数据集,例如肿块大小、肿块形状、肿块表面的光滑度、肿块边缘的均匀性等。这些特征可以从乳腺癌病例的医疗记录中获取。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特征选择和编码。确保数据格式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数据划分: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常按照70%的数据用于训练,30%的数据用于测试。

特征标准化:对特征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在同一尺度上,以确保不同特征对结果的影响是一致的。

模型训练:使用训练集训练KNN模型,选择适当的K值(最近邻数)。

模型预测:使用测试集评估KNN模型的性能,并对乳腺癌进行诊断预测。

模型评估:使用评估指标(如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来评估模型的性能,查看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超参数调优:通过交叉验证等技术调整KNN模型的超参数,以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

(二)设计目的

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早期的乳腺癌检测主要检查乳腺组织的异常肿块。如果发现一个肿块,那么就需要进行细针抽吸活检,然后在显微镜下检查细胞,从而确定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能够通过机器学习建模,通过乳腺肿块的检测数据自动进行诊断,将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很大的益处。一方面,自动诊断能够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另一方面,结合大量不同历史案例的自动诊断能够使辅助医生进行决策,降低误判的风险。

二、总体设计

1. 数据源 使用公开的乳腺癌诊断数据集作为案例的数据源。

2、数据标准化:

2.1、数据标准化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不同特征的值处于相同的尺度范围,避免特征值范围差异对算法的影响。

2.2、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一般用于训练模型的数据为70%,用于测试模型的数据为30%。

3、模型训练使用KNeighborsClassifier算法在训练集上训练乳腺癌诊断模型。

4、模型性能评估通过对比我们构建的K近邻模型在测试数据上的预测结果breast_cancer_test_pred和测试样本真实的类标签,我们可以评估我们构建的乳腺癌诊断模型的应用效果。我们使用sklern.metrics包中的相关函数来计算评估结果。

5、模型性能提升

5.1、测试不同k取值对模型效果的影响

调整KNeighborsClassifier算法中的K值来观察不同K值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5.2、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

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模型性能。

三、详细设计

(一)数据导入与训练模块设计

1.功能设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