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 练习

回顾指令:

samba机器:

安装samba

Yum -y install samba

自建库,只下载不安装

Yum -y install --downloadonly --downloaddir=./soft/

配置samba

Vim /etc/samba/smb.conf

[smb_share]

        comment = smb share service

        path = /share/

        guest ok = no

        writable = yes

创建账号和密码

Useradd user01

Smbpasswd -a user01

启动服务

Systemctl start nmb

Systemctl start smb

客户端:

Yum -y install samba-client

测试链接

Smbclient -L ip地址 -U user01

查看文件

Smbclient //ip地址/共享的项目名称  -U user01

挂载

Yum -y install cifs

Mount.cifs -o user=user01,pass=123 //ip地址/共享文件地址  /本地挂载点
df查看磁盘信息

DNS---域名解析

可以通过IP地址访问web主机上发布的web服务
http://192.168.2.11访问其他主机上发布的80端口的服务
我们觉得IP地址本身无意义,我们需要一个有意义的去表示IP地址,方便记忆
dns出现了
当客户端要访问其他主机提供的服务,首先获得该主机的域名,然后将这个域名交给dns服务器解析为ip地址,然后拿到dns服务器返回的ip,根据ip访问目标主机
最终访问主机,我们使用唯一标识,就是ip地址
多了一个第三方,的确降低了效率,但是网络环境更加人性化。
DNS的作用

正向解析---域名解析为ip地址

反向解析---IP解析为域名

一.部署环境

编号

hostname

ip

1

web

192.168.1.20

发布并管理web服务

2

dns

192.168.1.30

提供dns域名解析服务

3

cli

192.168.1.31

模拟客户端主机

三台机器都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vim /etc/selinux/config

SELINUX=disabled

修改静态ip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irpts/ifcfg-ens33
BOOTPROTO="none"
IPADDR=10.1.1.1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0.1.1.2
DNS1=8.8.8.8
DNS2=114.114.114.114

二.Web主机:

安装nginx
[root@webservser ~]# yum -y install nginx

2.修改html文件,启动服务

[root@webservser ~]# echo "web服务器,用于发布静态的web网页"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3.[root@webservser ~]# nginx  //启动成功后可以在浏览器上访问到页面

启用并发布项目

安装之前,要确定网络和仓库文件是否正确

仓库文件aliyun,epel

Web就配置完了,再不需要其他配置

三.cli主机:

现在要访问的是192.168.1.20web服务器上的内容

[root@webservser ~]#curl http://192.168.1.20:80

由于ip地址没有语义,我们需要使用有语义的域名

自己创建一个dns去解析域名

扩展elinks模拟浏览器  //用于测试dns也可以直接用curl测试就行

[root@cli ~]# yum -y install elinks.x86_64

不能使用传统,就希望能够有一个自定义dns服务器

修改/etc/resolv.conf文件,可以临时修改dns服务器的地址,但是当主机重启,或者network重置就又会还原

先不要管cli主机,现在配置dns服务器

四.dns主机:

bind---dns服务器软件

1.先查看有没有bind

[root@dns ~]# yum search bind

2.安装bind

yum -y install bind

3.查询是否安装成功

[root@dns ~]# yum list installed |grep bind

4.查找配置文件

[root@dns ~]# rpm -ql bind

/etc/named.conf  //主要是配置哪些主机可以访问

/etc/named.rfc1912.zones  //主要是用于怎样解析正向解析还是什么

5.启动服务

[root@dns ~]# systemctl start named

6.在cli主机上进行访问

[root@cli ~]# echo "nameserver 192.168.1.30" > /etc/resolv.conf  //还是没有域名解析的功能

继续配置dns主机

7.给两个重要文件修改名称打包

[root@dns ~]# cp /etc/named.conf /etc/named.conf.bak

[root@dns ~]# cp /etc/named.rfc1912.zones /etc/named.rfc1912.zones.bak

8.配置主配置文件named.conf----管理权限,哪些主机可以连接我

[root@dns ~]# vim /etc/named.conf  //修改之后其他的用户可以访问和查询

9.重启服务

[root@dns ~]# systemctl restart named

在cli主机访问  [root@cli ~]# ping www.baidu.com //等待一段时间告知我们未知的域名

10.配置/etc/named.rfc1912.zones---域名解析文件

[root@dns ~]#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在最后添加

root@dns ~]# ls -l /var/named/

[root@dns ~]# cd /var/named/

11.[root@dns named]# cp -p named.localhost tjj.qd.zone  //复制named.localhost 并改名为tjj.qd.zone

查询方式:

   递归

   迭代(缓存)

12.编辑tjj.qd.zone文件

[root@dns named]# vim tjj.qd.zone  //在最后加一行把web主机的地址添加进去

13.检查配置文件(不出现什么表示语法上合适没有问题)

[root@dns named]# named-checkconf /etc/named.conf

[root@dns named]# named-checkconf /etc/named.rfc1912.zones

[root@dns named]# named-checkzone tjj.qd.zone tjj.qd.zone

14.重新启动dns服务

[root@dns named]# systemctl restart named

15.在cli主机访问

[root@cli ~]# ping www.tjj.qd

再用虚拟浏览器elinks访问

[root@cli ~]# elinks

Redis Cluster 7.23 是一个假设的版本号,因为截至2024年,Redis 官方尚未发布 7.x 系列的版本。当前稳定版本为 Redis 7.0 系列,因此 7.23 并不存在于官方发布记录中。以下信息基于 Redis Cluster 的现有版本(如 7.0 及其补丁版本)的功能、改进和已知问题进行推测和总结。 ### Redis Cluster 版本特性与改进(基于现有版本) 1. **哈希槽机制** Redis Cluster 采用哈希槽(hash slot)的方式分配数据,总共有 16384 个槽位。每个 key 通过 CRC16 算法计算出一个 16 位的哈希值,再对 16384 取模,确定其所属的槽位,从而决定该 key 应该存储在哪个节点上。这种方式相比哈希求余更均匀,减少了节点增减时数据迁移的范围[^1]。 2. **集群创建命令** Redis 5 及以上版本支持使用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命令创建集群,简化了集群部署流程。例如: ```bash redis-cli -a 1234 --cluster create 47.101.158.4:6379 47.101.158.4:6380 47.101.158.4:6381 47.101.158.4:6382 47.101.158.4:6383 47.101.158.4:6384 --cluster-replicas 1 ``` 该命令会自动分配槽位并建立主从复制关系,其中 `--cluster-replicas 1` 表示每个主节点有一个从节点[^2]。 3. **集群管理命令** Redis Cluster 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命令,用于维护和监控集群状态。例如: - `CLUSTER NODES`:查看集群中所有节点的信息。 - `CLUSTER INFO`:获取集群的整体状态信息。 - `CLUSTER KEYSLOT <key>`:计算某个 key 所属的槽位。 - `CLUSTER SLOTS`:查看所有槽位的分配情况。 - `CLUSTER ADDSLOTS` 和 `CLUSTER DELSLOTS`:手动分配或移除槽位。 - `CLUSTER FAILOVER`:手动触发故障转移[^4]。 4. **故障转移机制** Redis Cluster 支持自动故障转移。当主节点不可用时,集群会从其从节点中选举一个新的主节点继续提供服务。选举过程依赖于 `cluster-node-timeout` 和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两个参数,只有在从节点与主节点断开连接的时间未超过 `cluster-node-timeout *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的情况下,该从节点才有资格晋升为主节点[^5]。 5. **性能与稳定性改进** 在 Redis 7.0 中引入了多项性能优化,包括: - 改进了集群心跳机制,减少网络开销。 - 增强了集群拓扑同步的效率,提升了节点加入和退出的速度。 - 优化了数据迁移过程,降低了迁移对性能的影响。 6. **安全性增强** Redis 7.0 引入了更强的身份验证机制和访问控制功能,支持 ACL(Access Control List),允许对用户进行精细化权限管理,增强了集群的安全性。 7. **已知问题与限制** - Redis Cluster 不支持多 key 操作(如 `MGET`、`MSET`)跨节点执行,除非这些 key 位于同一个哈希槽中。 - 集群模式下无法使用 Redis 的某些高级功能,如 Lua 脚本跨槽执行。 - 在大规模集群中,节点间的心跳通信可能带来一定的网络压力。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