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计算机网络
真题:
根据域名天津大学访问网页的网络流程,按顺序写出涉及到的网络协议和功能,写出分别对应哪一层协议
4.1 体系结构
4.1.1 计算机网络
定义:地理位置不同 独立计算机 通信线路 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分类:拓扑:星形、树形、总线型、环形、网状
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
传输方式:有线网、无线网
传输方式:传输方向:单工、双工(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方向的数据通信)、全双工
传输对象(方式):单播、多播(1 v n)、广播(1 v all)
数据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从源头到终点连续传播【信道占用】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传到相邻点,再查找转发表传到下一个节点【整个报文对设备压力大】
分组交换:报文分成数据包,传到相邻点,再查找转发表传到下一个节点(就可以分开走不同的路线)【速度不如电路交换,完整性也低】
数据报:分组之间可能有不同路径,各个分组分别转发
虚电路: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虚电路,分组沿着虚电路传输+++++++++++++++++++++++++++++++++++++++++++++++++++
网络协议三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发现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做出何种应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1.2 分层模型
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和动机)
开放式系统互联网参考模型OSI模型:(记背口诀:物联网淑慧适用)背作用
TCP/IP模型:
层次结构设计原则:相互独立;有灵活性;各层间完全解耦
物理层:
4.2 数据包交换等基本概念原理
速率:bps=bit/s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往返时间RTT:数据报文在端到端通信中来回一次的时间
服务:相邻两层,下一层向上一层提供服务(竖直关系)
协议: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发现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做出何种应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应用层报文:应用层协议分布在多个端系统上,而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使用协议与另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交换信息分组。我们把这种位于应用层的信息分组称为报文。
运输层报文段:因特网的运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运输层收取到报文并附上附加信息,该首部将被接收端的运输层使用。应用层报文和运输层首部信息一道构成了运输层报文段。运输层报文段封装了应用层报文。
网络层数据报:运输层则向网络层传递报文段,网络层增加了如源和目的端系统地址等网络层首部信息,生成了网络层数据报。网络层数据报是网络层的分组。
链路层帧:数据报被传递给链路层,链路层(自然而然地)增加它自己的链路层首部信息并生成链路层帧。链路层帧是链路层分组。
处理层次:
路由器处理: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
链路层交换机:物理层、链路层。
主机:全部
4.3 应用层
在最上层,是网络应用程序以及他们的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设计协议优化性能,为用户提供常用的应用程序,面向用户实现网络服务的各种功能
应用 |
FTP数据链接 |
FTP控制链接 |
TELNET |
SMTP |
DNS |
TFTP简单文件传输 |
HTTP |
POP3邮局协议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协议 |
TCP |
TCP |
TCP |
TCP |
UDP |
UDP |
TCP |
TCP |
UDP |
端口 |
20 |
21 |
23 |
25 |
53 |
69 |
80 |
110 |
161 |
4.3.0 C/S & P2P
C/S:服务器是一个总是打开的主机;其他发送请求的主机是客户;特征是该服务器有固定的、周知的地址,叫IP地址;一台单独的服务器可能跟不上需求,需要配备大量主机的数据中心
P2P:对位于数据中心的专用服务器有最小的依赖
原理是一种分布式网络通信模型,它允许直接连接的节点(也称为对等节点或对等方)之间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而不需要依赖集中式服务器。
思路:传输内容不再保存在中心服务器上,每个节点都同时具有上传和下载的功能,权利与义务大体对等。
优点:减轻服务器压力,消除对于某个服务器的完全依赖,提高系统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多个客户机之间可以直接共享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