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在各大语言中均提供了相应的库函数,不过在算法竞赛中,有由于创建链表结点往往耗时较大,故通常采用数组模拟链表的方法
模拟思路如下:
1.分别设置数组l[],r[],表示结点的左右指向索引,设置ne[]数组表示结点值,设置index表示当前所用的数组空间索引
2.设置数组索引为0和1的分别表示双链表头结点和尾结点,仅表示结点,简化操作作用
例题如下:
实现一个双链表,双链表初始为空,支持 55 种操作:
- 在最左侧插入一个数;
- 在最右侧插入一个数;
- 将第 kk 个插入的数删除;
- 在第 kk 个插入的数左侧插入一个数;
- 在第 kk 个插入的数右侧插入一个数
现在要对该链表进行 MM 次操作,进行完所有操作后,从左到右输出整个链表。
注意:题目中第 kk 个插入的数并不是指当前链表的第 kk 个数。例如操作过程中一共插入了 nn 个数,则按照插入的时间顺序,这 nn 个数依次为:第 11 个插入的数,第 22 个插入的数,…第 nn 个插入的数。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MM,表示操作次数。
接下来 MM 行,每行包含一个操作命令,操作命令可能为以下几种:
L x
,表示在链表的最左端插入数 xx。R x
,表示在链表的最右端插入数 xx。D k
,表示将第 kk 个插入的数删除。IL k x
,表示在第 kk 个插入的数左侧插入一个数。IR k x
,表示在第 kk 个插入的数右侧插入一个数。
输出格式
共一行,将整个链表从左到右输出。
数据范围
1≤M≤1000001≤M≤100000
所有操作保证合法。
输入样例:
10
R 7
D 1
L 3
IL 2 10
D 3
IL 2 7
L 8
R 9
IL 4 7
IR 2 2
输出样例:
8 7 7 3 2 9
题解如下:
import java.util.Scanner;
@SuppressWarnings("all")
public class Main {
static int[] l = new int[100005];
static int[] r = new int[100005];
static int[] ne = new int[100005];
static int index;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m = sc.nextInt();
String str = null;
int k,x;
init();
while(m-- > 0){
str = sc.next();
if(str.equals("L")){
x = sc.nextInt();
insert(0, x);
}else if(str.equals("R")){
x = sc.nextInt();
insert(l[1], x);
}else if(str.equals("D")){
k = sc.nextInt();
remove(k + 1);
}else if(str.equals("IL")){
k = sc.nextInt();
x = sc.nextInt();
insert(l[k + 1],x);
}else if(str.equals("IR")){
k = sc.nextInt();
x = sc.nextInt();
insert(k + 1, x);
}
}
print();
}
// 初始化
public static void init(){
//设置0为头结点,1为尾结点,并且下一个使用的数组空间从2开始
r[0] = 1;
l[1] = 0;
index = 2;
}
//在第k个数右边插入数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nt k,int val){
ne[index] = val;
r[index] = r[k];
l[index] = k;
l[r[k]] = index;
r[k] = index;
index++;
}
//删除第k个数
public static void remove(int k){
r[l[k]] = r[k];
l[r[k]] = l[k];
}
//进行遍历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
for(int i = r[0]; i != 1; i = r[i]){
System.out.print(ne[i]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