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概述
分治法是将大问题划分为若干小问题,逐一求解,将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减治法也将一个大问题细分,但不需要分别求解,只需求出其中一个子问题。
举个例子:
原问题的解与子问题的解之间的关系:
① 原问题的解只存在于其中一个较小规模的子问题中;
② 原问题的解与其中一个较小规模的解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因此,一旦问题中能建立这种关系,就可以从顶至下递归的来用该关系,也可以从底至上非递归的来运用该关系。
减治法3种主要变种:
- 减一个常量,如冒泡排序、汉诺塔问题(每次递归,都有一个碟子放在塔C,问题规模-1)。
- 减一个常因子,如二分查找(循环一次,排除一半元素)。
- 减可变规模,如欧几里得算法。
例一、两个序列的中位数
【问题描述】
一个长度为n(n≥1)的升序序列S,处在第n/2个位置的数成为序列S的中位数。
两个序列的中位数是他们所有元素的升序序列的中位数。
现有两个等长升序序列A和B,找出两个序列的中位数。
【思路】
1.循环直到序列A和序列B均只有一个元素
1.1 a = 序列A的中位数;
1.2 b = 序列B的中位数;
1.3 比较a和b,执行下面三种情况之一:
1.3.1 若a=b,则返回a,算法结束;
1.3.2 若a<b,则在序列A中舍弃a之前的元素,在序列B中舍弃b之后的元素,转步骤1;
1.3.3 若a>b,则在序列A中舍弃a之后的元素,在序列B中舍弃b之前的元素,转步骤1;
2.序列A和序列B均只有一个元素,返回较小者;
为什么要求两个序列的中位数a和b呢,举两个例子:
上述思路还有个需要留心的点,每次舍弃元素后要保证序列A和序列B中剩余元素的个数相等。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
A序列{1,2},B序列{3,4}
对于这两个序列分别求中位数,得a=1,b=3。由于a<b,则应该保留A序列中位数右侧元素,保留B序列中位数左侧元素。但是对于中位数值较大的一方,也就是B序列,在更新序列上下界时,由于奇数除2向下取整,就相当于B序列自动舍弃了一个元素。但反观A序列并不会舍弃元素,就会变成
A序列{1,2} B序列{3}
的情形。因此在序列上下界指针的下标和为奇数时,对于中位数较小的一方的左指针要+1。
【复杂度】
每次求两个序列的中位数后,得到两个子序列的长度为原序列的一半,可知循环共执行次,时间按复杂度为
,无开辟临时空间,空间复杂度为
。
例二、折半查找
【问题】
在一个有序序列中查找值为k的记录。
查找成功,返回记录k在序列中的位置;
若查找失败,返回失败信息。
【折半查找的条件】
1.序列有序
2.序列要用顺序存储结构,而不是用链式存储结构
【思路】
1.取有序序列的中间元素mid作为比较对象:
1.1若查找值k与mid相等,则查找成功;
1.2若查找值k小于mid,则在mid的左半区继续查找;
1.3若查找值k大于mid,则在mid的右半区继续查找;
2.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查找成功,或所查找的区间不存在,查找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