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一章——绪论学习笔记
1.1、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数据库的四个基本概念
-
数据(Data) 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
数据库(Database)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数据库系统(DBS)
1.1.2、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1.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数据结构化
-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
- 数据独立性高
- 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1、 数据结构化
1.整体结构化
- 面向全组织
- 数据内部结构化,整体也同时结构化,数据之间具有联系
- 数据记录变长
- 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数据的用数据模型描述,无需应用程序定义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
1.数据面向整个系统,被多个用户或应用共享使用
2.数据共享的好处
- 减少数据冗余,节约空间
- 减少数据之间的不相容和不一致
- 使系统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
1.物理独立性
2.逻辑独立性
3.数据独立性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
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1.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1.2.1两类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 也称信息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2)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客观对象的抽象过程——两步抽象
1.2.2概念模型
1.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 实体(Entity)
- 属性(Attribute)
- 码(Key)
- 实体型(Entity Type)
- 实体集(Entity Set)
- 联系(Relationship)
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
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方法也被叫做E-R模型
1.2.3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 数据结构
- 数据操作
-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1.2.4常用的数据模型
1.2.5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中的术语:
根结点,双亲结点,兄弟结点,叶结点
层次模型的数据操作
- 查询
- 插入
- 删除
- 更新
层次模型的优缺点
1.2.6网状模型
多对多在网状模型中的表示:
用网状模型间接表示多对多联系
方法:
将多对多联系直接分解成一对多联系
网状模型的优缺点:
1.2.7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优缺点:
1.3、数据库系统结构
1.3.1数据库系统模式基本概念
-
“型”和“值”的概念
-
模式(Schema)
-
实例(Instance)
1.3.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 模式(Schema)
-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1.3.3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1.4、数据库系统组成
- 数据库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应用程序
- 数据库管理员
- 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 软件
- 人员
小结
注意理解本章的各类基本概念:
- 概念模型
- 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 三种数据库模型(层次,网状,关系)
- 数据库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