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achu靶场-xss
XSS-跨站脚本漏洞目录
跨站脚本漏洞概述
Cross-Site Scripting 简称为“CSS”,为避免与前端叠成样式表的缩写"CSS"冲突,故又称XSS。一般XSS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常见类型:
1.反射性XSS;
2.存储型XSS;
3.DOM型XSS;
XSS漏洞一直是web漏洞中比较危害大的漏洞,在OWASP TOP10的排名一直处于前三的江湖地位。
XSS是一种发生在前端浏览器端的漏洞,所以其危害的对象也是前端用户。
形成XSS漏洞的主要原因是程序对输入和输出没有做合适的处理,导致“精心构造”的字符输出在前端时被浏览器当作有效代码解析执行从而产生危害。
因此在XSS漏洞的防范上,一般会采用“对输入进行过滤”和“输出进行转义”的方式进行处理:
输入过滤:对输入进行过滤,不允许可能导致XSS攻击的字符输入;
输出转义:根据输出点的位置对输出到前端的内容进行适当转义;
XSS 漏洞可以进行钓鱼攻击、用户cookie获取、前端js挖矿,甚至可以结合浏览器自身漏洞对用户主机进行远程控制
跨站脚本漏洞类型及测试流程
1.跨站脚本漏洞类型
(1)反射型xss
交互的数据一般不会存在数据库,一次性,一般出现在查询页面
(2)存储型xss
交互的数据会存在数据库中,永久性存储,危害较大,一般出现在注册、留言板等页面
(3)Dom型xss
不与后台进行交互,是一种通过dom操作前端代码输出的时候产生的问题,也是属于一次性的。
2.测试流程
要先了解XSS的测试流程,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XSS的攻击流程。
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程序对输入和输出的控制不够严格,导致脚本输入后,在前端被当成有效代码解析执行当作危害。
那么,我们的测试流程也就有思路了
(1)我们首先在目标站点找到输入点,比如查询接口,留言板之类的。
(2)输入一组特殊的字符+唯一识别字符,来看它源码,是否有对应的处理
(3)通过搜索定位到唯一字符后,结合唯一字符前后语法是否可以构成执行js的条件,也就是构造闭合
(4)提交构造的脚本代码以及各种绕过姿势,看看是否能执行,如果行,就说明存在XSS漏洞。
反射型XSS(post&get)
我们通过Picachu靶场来看看,xss到底是什么。
根据我们前面的测试流程,我们首先输入一些特殊字符和唯一识别字符,我们来看看。
我们在输入框输入以后,点击提交
根据我们的思路,来看一下页面的源码
通过输入唯一识别字符,我们能看到我们输入的东西被输出到了P标签中
我们输入的东西好像被原封不动的输出出来了,那么,假如我们输入一段java script的代码,它还是会原封不动的输出嘛?
我们来试试
我们在输入框输入一段Java Script的代码
点击提交
没错,那这就说明存在XSS漏洞,这就是一个反射型的XSS。
我们来看它的源码
我们输入的东西被原封不动的输出了出来。
存储型XSS
存储型的XSS与反射型的XSS一样,但它是将脚本存在了后台储存起来,构成更持久的危害,也称为永久性xss
话不多说,我们用实例来看
按照惯例,在留言框中输入特殊字符+唯一识别
提交之后,发现它会一直存在在那里
然后,我们接着输入一段Java script的代码,来看看效果如何。
提交之后,发现弹窗,当我们刷新页面的时候,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