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java代码块中,synchronized的使用无非有两个:
1.通过对一个对象进行加锁来实现同步
synchronized(object){
//代码
}
2.通过对一个方法进行synchronized声明,进而对一个方法进行加锁实现同步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test(){
//代码
}
无论是对一个对象进行加锁,还是对一个方法进行加锁,实际上,都是对对象进行加锁。
对于方式2,虚拟机会根据synchronized修饰的实例方法还是类方法,去取对应的实例对象或者Class对象进行加锁。
对于synchronized这个关键字,大家之前应该都接触过或者听说过,他是一个重量级锁,开销很大,建议大家少用点,但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在JDK1.6之后,对synchronized关键字进行了优化,那么它是怎么优化的呢?为何重量级锁开销就大呢?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一一展开研究。
锁对象
刚才说到,锁实际上是加在对象上的,那么被加锁的对象就被称为锁对象,在java中,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称为锁对象。我们来简单看一下java中的对象的结构,来理解虚拟机是如何知道这个对象就是一个锁对象。
java对象在内存中存储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 对象头
- 实例数据
- 填充数据
右上图画了两个对象,只看其中一个即可:
- Markword(锁相关)
- 元数据指针:指向当前实例所属的类
- 实例数据:我们平常看到的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对象头,对象中关于锁的信息都存在了对象头的markword里面。
可以看到markword里面包含的信息很多,我们把它简单的理解为记录锁信息的标记即可,上图展示的是32位虚拟机下的java对象内存,Markword从有限的32bit中划分出2bit,专门用作锁标志位,通俗的讲就是标记当前锁的状态。
正是因为每个java对象都有Markword标记锁状态(把自己当作锁),所以java中任意对象都可以作为synchronized的锁:
LockObject lockObject = new LockObject();//随便创建一个对象
synchronized(lockObject){
//代码
}
当我们创建一个对象时,该对象的Markword关键数据如下:
bit fields | 是否偏向锁 | 锁标志位 |
---|---|---|
hash | 0 | 01 |
从上图可以看出,偏向锁的标志位是 01,状态是0,表示该对象还没有加上偏向锁。(1 表示被加上偏向锁)。该对象被创建出来的那一刻,就有了偏向锁的标志,这也说明了所有对象都是可偏向的,但所有的对象的状态都为0,也同时所有被创建的对象的偏向锁并没有生效。
偏向锁
当线程执行到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时,此时会利用CAS(compare and swap)操作,将线程ID插入到Markword中,同时修改偏向锁的标志。
所谓临界区,就是只允许一个线程进去执行操作区域,即同步代码块,CAS是一个原子性操作。
此时Markword的结构信息如下:
bit fields | 是否偏向锁 | 锁标志位 |
---|---|---|
threadId | 1 | 01 |
此时偏向锁的状态为1,说明对象的偏向锁生效了,同时也可以看到,哪个线程获得了该对象的锁。
什么是偏向锁
偏向锁是JDK1.6引入的一项锁优化,其中的"偏"是偏心的偏,也就说,这个锁会偏向于第一个获得它的线程,在接下来的执行过程中,假如该锁没有被其他线程锁获取,没有其他线程来竞争该锁,那么持有偏向锁的线程将永远不需要进行同步操作。
在此线程之后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再次进入或者退出同一块同步代码块,并不在需要进行加锁或者解锁的操作,而是会做以下的步骤:
- Load-and-test ,判断一下当前线程id与Markword当中的线程id是否一致
- 如果一致,说明此线程已经获得锁,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 如果不一致,则要检查一下对象是否还是可偏向,如果还未偏向,执行第一获取锁的操作。
如果此对象已经偏向了,并且不是偏向自己,则说明有了竞争,此时可能就要根据另外线程的情况,可能是重新偏向,也有可能是做偏向撤销,但大部分情况是升级成轻量级锁。
可以看出,偏向锁针对一个线程而言,线程获得锁之后就不会再有其他的操作了,这样可以省略很多开销。假如有两个线程来竞争该锁,那么偏向锁就会失效,进而升级成轻量级锁。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同一个线程进入同一块同步代码。
在Jdk1.6中,偏向锁的开关是默认开启的,适用于只有一个线程访问同步块的场景。
锁膨胀
上面说过,当出现两个线程竞争锁,那么偏向锁就会失效,此时锁就会膨胀, 升级为轻量级锁,这就是锁膨胀。
锁撤销
由于偏向锁失效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该把锁撤销了。锁撤销的开销花费还是挺大的,大概过程如下:
- 在一个安全点停止拥有锁的线程。
- 遍历线程栈,如果存在锁记录的话,需要修复锁记录和Markword,使其变成无锁状态。
- 唤醒当前线程,将当前锁升级成轻量级锁。
所以,如果某些同步代码块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两个及以上线程竞争的话,那么偏向锁就是一种累赘,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一开始就把偏向锁这个默认功能关闭。
轻量级锁
锁撤销升级为轻量级锁之后,那么对象的Markword也会进行相应的变化,大致过程如下:
- 线程在自己的桢栈中创建锁记录LockRecord
- 将锁对象的对象头中的Markword复制到线程刚刚创建的所记录中
- 将锁记录中的owner指针指向锁对象
- 将锁对象中对象头的Markword替换为执行锁记录的指针。
之后Mark’word如下:
bit fields | 锁标志位 |
---|---|
指向LockRecord的指针 | 00 |
锁标志位00 表示轻量级锁
轻量级锁主要分为两种:
- 自旋锁
- 自适应自旋锁
下面一一介绍
自旋锁
所谓自旋,就是当另外一个线程来竞争锁时,这个线程会在原地循环等待,而不是把该线程给阻塞,直到那个获得锁的线程释放锁之后,这个线程就可以马上获得锁。
注意,锁在原地循环等待的时候,会很消耗cpu。
所以,轻量级锁适用于同步代码块执行很快的场景,这样线程在原地等待很短的时间就能获得锁。
大部分同步代码块的执行时间很短很短,才会有轻量级锁这个东西出现。
自旋锁的一些问题
- 同步代码块执行的很慢,其他线程在循环等待的时候会占用cpu
- 本来一个线程释放锁之后,当前线程还是能够获得锁的,但是假如有多个线程同时竞争锁,那么有可能当前线程获取不到锁,甚至有可能一直获取不到锁,原地等待空消耗cpu。
基于上面的问题,必须给线程空循环设置一个循环次数,当线程超过这个次数,我们就认为不再适用自旋锁,此时锁会再次膨胀,升级为重量级锁。
默认情况下,自旋的次数为10次,用户可以通过-XX:PreBlockSpin来进行更改。
自适应自旋锁
自适应自旋锁是线程空循环等待的自旋次数并非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自旋等待的次数。
大概原理是这样的:
假如线程A刚刚成功获得一个锁,当它把锁释放了之后,线程B获得该锁,并且线程B在运行过程中,此时线程A又想来获得该锁,但是线程B还没有释放锁,所以线程A只能自旋等待,但是虚拟机认为,由于线程A刚刚获得过锁,那么线程A自旋很有可能再次获得该锁,所以会延长线程A的自旋次数。
另外,如果对于某一个锁,一个线程自旋之后,很少成功获得该锁,那么以后这个线程要获取该锁时,是有可能直接忽略掉自旋过程,直接升级为重量级锁,以免空循环等待浪费资源。
轻量级锁也成为非阻塞同步、乐观锁,因为这个过程并没有阻塞线程,而是让线程空循环等待,串行执行。
重量级锁
轻量级锁膨胀之后,就升级为重量级锁了。重量级锁是依赖对象内部的monitor锁来实现的,而monitor又是依赖操作系统的互斥锁来实现的,所以重量级锁也被称为互斥锁。
为什么说重量级锁开销大呢?
当系统监测到锁是重量级锁之后,会把等待想要获得锁的线程进行阻塞,被阻塞的线程不会消耗cpu,但是阻塞或者唤醒一个线程时,都需要操作系统来帮忙,这就需要从用户态转换到内核态,而转换状态是需要消耗很多时间的,有可能比用户执行代码的时间还要长,这就是为什么说重量级锁开销大的原因。
重量级锁也称为阻塞同步、悲观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