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型概述
Java 泛型(generics)是 JDK 5 中引入的一个新特性, 泛型提供了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机制,该机制允许程序员在编译时检测到非法的类型。
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
泛型好处
- 提高安全性(将运行期的错误转换到编译期)
- 省去强转的麻烦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Person> list = new ArrayList<Person>(); //数据要保证前后的数据类型一致
list.add(new Person("张三",23));
list.add(new Person("李四",24));
list.add(new Person("赵五",25));
list.add(new Person("我",18));
Iterator<Person> It = 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Person p = It.next(); //建议写上
System.out.println(p.getName()+" "+p.getAge());
}
}
张三 23
李四 24
赵五 25
我 18
注意:前后的泛型必须一致,或者后面的泛型可以省略不写(1.7的新特性菱形泛型)
泛型的由来
- 泛型的由来:通过Object转型问题引入
- 早期的Object类型可以接收任意的对象类型,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会有类型转换的问题。也就存在这隐患,所以Java提供了泛型来解决这个安全问题。
泛型方法
- 所有泛型方法声明都有一个类型参数声明部分(由尖括号分隔),该类型参数声明部分在方法返回类型之前(在下面例子中的)。
- 每一个类型参数声明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类型参数,参数间用逗号隔开。一个泛型参数,也被称为一个类型变量,是用于指定一个泛型类型名称的标识符。
- 类型参数能被用来声明返回值类型,并且能作为泛型方法得到的实际参数类型的占位符。
- 泛型方法体的声明和其他方法一样。注意类型参数只能代表引用型类型,不能是原始类型(像int,double,char的等)。
-
格式:public <泛型类型> 返回类型 方法名(泛型类型 变量名)
泛型接口的概述和使用
格式: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泛型类型>
interface Inter<T> {
public void show(T t);
}
class Demo implements Inter<String> { //推荐用这种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String t) {
System.out.println(t);
}
}
泛型高级之通配符
- A:泛型通配符<?>
- 任意类型,如果没有明确,那么就是Object以及任意的Java类了
- B:? extends E
- 向下限定,E及其子类
- C:? super E
- 向上限定,E及其父类
先看看这个: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super(name, ag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 //当右边的泛型是不确定时,左边可以指定为?
ArrayList<Person> list1 = new ArrayList<>();
list1.add(new Person("张三", 23));
list1.add(new Person("李四", 24));
list1.add(new Person("王五", 25));
ArrayList<Student> list2 = new ArrayList<>();
list2.add(new Student("赵六", 26));
list2.add(new Student("周七", 27));
list1.addAll(list2);
System.out.println(list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