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创建线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以下是几种创建和使用虚拟线程的方法:
1. 继承 Thread 类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执行的代码
System.out.println("通过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t = new MyThread();
t.start(); // 启动线程
}
}
注释: 通过继承 Thread 类并重写 run 方法来定义线程要执行的操作,然后调用 start 方法启动线程。
2. 实现 Runnable 接口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执行的代码
System.out.println("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t.start(); // 启动线程
}
}
注释: 实现 Runnable 接口,并将其实例作为参数传递给 Thread 构造函数,通过 Thread 对象来启动线程,这种方式更加灵活。
3. 使用 Callable 和 FutureTask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通过Callable接口创建线程";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Callable callable = new MyCallable();
FutureTask<String>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callable);
Thread t = new Thread(futureTask);
t.start();
try {
System.out.println(futureTask.get()); // 获取并打印返回结果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注释: 使用 Callable 接口可以有返回值,并且可以抛出异常,通过 FutureTask 包装后,可以启动线程并获取结果。
4. 使用Executor框架
class Task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执行的代码
System.out.println("通过Executor框架创建线程");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executor.execute(new Task()); // 提交任务到线程池
executor.shutdown(); // 关闭线程池
}
}
注释: 使用ExecutorService可以更好地管理线程生命周期和任务执行,提供了线程池的功能,提高了效率和响应性。
线程的生命周期及方法:
- 新建(New): 当使用 new 关键字创建线程对象时。
- 就绪(Runnable): 调用线程的 start() 方法后,等待CPU分配资源。
- 运行(Running): 线程获得CPU资源,正在执行 run() 方法。
- 阻塞(Blocked): 等待I/O操作、锁定或调用 sleep() 等。
- 死亡(Dead): 线程执行完毕或因异常结束。
重要方法:
-
start(): 启动线程,使线程由新建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
run(): 线程执行体,通常重写此方法以定义线程要执行的任务。
-
sleep(long millis): 使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暂停执行指定的毫秒数。
-
join(): 等待调用此方法的线程结束,即等待某个线程执行完毕。
-
yield(): 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让出CPU给其他同优先级的线程。
-
interrupt(): 中断线程,设置中断标志,需要在线程代码中检查并处理中断状态。
-
isAlive(): 判断线程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
getState(): 获取当前线程的状态。
-
setPriority(int): 设置线程的优先级,范围由低到高是1-10,默认创建的线程的优先级是5。(只能提供建议,非强制)。
-
getPriority(): 获取线程的优先级。
-
setDaemon(): 将线程设置为守护线程(true)或者用户线程(false)。
区别:
- start() 与 run() 的区别在于,start() 是真正启动一个新线程,而直接调用 run() 方法只是在当前线程中执行该方法,没有实现多线程。
- sleep() 会让线程暂时停止执行指定时间,期间不会参与CPU调度,而 yield() 只是让出CPU,线程可能会立刻再次获得执行机会。
- join() 用于等待另一个线程终止,而 interrupt() 用于中断一个线程,但被中断的线程需要自己检查中断标志并做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