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7)
  • 收藏
  • 关注

原创 【DDR 电路设计】DDR实战设计之系统“血液”

前面几个回合从认识DDR颗粒–>最小存储单元组成结构–>Bank–>Rank–>DIMM阐述了DDR生长发育过程,见证了DDR初入尘世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但是,它终究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在合适的地方发它的光和热。那么,它怎么参与到一个社会建设中呢?正是本篇我们要叙述的问题点,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它,才能发挥它的价值,维持系统的情绪稳定,是我们需要在本节所要考虑的问题。正如开头,按照DDR引脚功能块分别进行分步叙述。

2025-03-27 22:10:16 876

原创 【DDR&“条子“】遇见“条子”

也许,您对内存条已经烂熟于心,亦或是陌生如初,whatever!这篇博文将带领我们一起走进“条子”的空间,感受条子的精妙。我们将从以下几个层面一起回顾与学习。不觉间,我们对DIMM条子的形状、组成、类型、电路结构、容量及不同方案设计方法的阐述又到了收尾时刻,虽然此篇博文没有深入探究条子,但还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5-03-17 22:06:24 1431

原创 【DDR Rank】DDR颗粒Organizer

经过我们前几回合的锲而不舍,似乎对裹着黑色外衣,踩着银色皮鞋的DDR内“芯”有了些许了解,不再感到它有多么高傲和神秘了;好吧!既然已经说到它的内“芯”了,我们再次呈现一番,温故而知新嘛,从黑色外壳到最小存储单元,如下图所示。OK!DDR颗粒从内“芯”到外表我们已经做了回顾,我们可以进一步思索一下,对于8位宽的DDR控制器,一颗足以解决问题;

2025-03-15 00:15:44 515

原创 【DDR 容量】内存容量?1GB?2GB?256MB?512MB?

老生常谈内存多大?4GB、8GB、16GB、32GB…,在工作中时而也会遇到容量相同,表示方式千差万别的情况,直叫人乱!乱!乱!那么到底内存容量应该如何表示?计算的标准又是什么?借此机会,一探究竟,看看到底内存容量的水有多深。提到容量,我们潜意识中通常会和生活中某个用来存储东西的器皿等工具挂上勾勾,同理,此处的容量也是用来存储某个东西的,那么具体如何存储呢?咱们且行且看。此篇博文主要阐述了内存的容量、容量大小的表示方式、容量的计算方式及一些常见的内存容量的表示方式,希望对君有所助。

2025-03-13 06:30:00 630

原创 DDR BANK详解【一篇关于DDR BANK的专场秀】

此篇博文主要阐述什么是逻辑Bank、为什么会存在多个逻辑Bank、DDR中逻辑Bank分布结构、DDR控制器如何对Bank进行操作。以上内容对DDR内部的L-Bank的概念、结构以及与DDR的层级关系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此篇博文对于详细了解DDR存储结构的您会带来些许帮助。

2025-03-12 21:09:28 1128

原创 【初识DDR SDRAM】用“芯”解析DDR颗粒

此博文将从以上框图所示的几个部分对DDR SDRAM展开叙述。至此,我们对于DDR的认识已经接近尾声,通过此篇博文,我们可以了解DDR为何物?有何用途?内部组成结构、颗粒外观形态及数据存取的实现。

2025-03-09 23:20:53 913

原创 【遁入“通”门之通信层级】

该博文主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通信的定义、通信的方式及分类,介绍了通信系统与OSI参考模型的层级关系,对OSI的数据链路层和PHY层做了层级细分介绍。通过思维导图这种精简的方式呈现,方便读者快速了解通信及所处OSI的层级关系。

2025-03-02 20:28:00 158

通信工程中通信原理、层级划分及应用详解

内容概要:文章详细介绍了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按不同标准进行的层次划分。首先定义通信是借助某类媒介实现信息互通的行为,并以生活化的实例辅助理解,例如外卖订单及朋友圈信息分享展示通信的实际应用。接着探讨达成通信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发送端、信息本身以及二者交互遵循的协议,强调它们分别作为起点、客体和规则的重要性。进一步按照不同的维度将通信进行细致划分,包括传输媒介(有线与无线)、信号性质(模拟与数字)、数据流向(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并且解释通信范围从局域扩展至广域的区别特征。最后文章深入到技术细节层面阐述带宽和速率的关系,在理想和实际情况间的落差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局限;还涉及到了通信体系里的OSI七层架构中PHY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组成与功能机制,其中包含了编码、译码等关键环节,使得通信可以在各种条件下稳定实现。 适用人群:所有对于通信原理有一定兴趣,或者希望对现代通信系统形成基本认识的初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本篇文章可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类型的通信方式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它同样有助于构建对底层网络协议的理解,对于想要深造的学生或是准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来说尤为有用。 其他说明:文中通过实例和概念解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讲解复杂的话题,既保持趣味性和易读性又不失科学严谨,是普及型读物的理想选择。此外,文中提供的图表可以帮助更直观地理解决定数据传输效率的因素及其背后的硬件设施运作原理。

2025-03-02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