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决策规划篇——汽车的“大脑”(第9章:运动规划——从宏观指令到微观轨迹)

当行为决策模块下达了“向左换道”的指令后,车辆具体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径?是应该猛地一把方向甩过去,还是应该平滑、稳定地切入旁边车道?这个过程,就是运动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运动规划模块接收行为决策的指令,并输出一条具体、安全、舒适且车辆可执行的行驶轨迹。这条轨迹定义了未来几秒内,车辆每一个时间点应该处于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9.1 任务:定义一条理想的未来路径

运动规划器的输入和输出非常明确:

  • 输入:

    1. 行为指令: 如 换道超车停车

    2. 环境感知信息: 动态和静态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及预测轨迹。

    3. 地图与定位信息: 车辆自身位姿、车道线信息、交通规则。

  • 输出:

    • 一条时空轨迹。它不仅仅是一条空间上的曲线(路径),还规定了在这条曲线上每个点的速度规划(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最终,它被转化为一系列带时间戳的位姿点 (x, y, θ, v, t)

规划出的轨迹必须满足多个目标:

  • 安全性: 绝对不能与任何障碍物发生碰撞。

  • 舒适性: 加速度和加加速度(加速度的变化率)要平滑,不能让乘客感到晕眩或不适。

  • 符合交规: 遵守交通规则,如保持在车道内行驶。

  • 符合车辆动力学: 轨迹必须是车辆物理上能够执行的(不能出现无法实现的急转弯)。


9.2 路径搜索算法:在复杂环境中“找路”

这类方法的目标是在充满障碍物的环境中,找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无碰撞路径

  • A 算法:*

    • 比喻: 像一个聪明的寻路者,它不仅会探索当前位置到终点的实际代价 g(n),还会用一个启发式函数 h(n) 来估算从当前点到终点的预计代价(如直线距离)。

    • 工作方式: 它总是优先探索 g(n) + h(n) 总值最小的点,这样它能更有方向性地、高效地找到最短路径。它是Dijkstra算法的优化版本。

    • 应用: 在全局路径规划或结构化环境中的局部规划中非常有效。

  • D 算法:*

    • 特点: 是A动态版本。当车辆正在执行A规划出的路径时,如果环境中突然出现未知障碍物(比如突然窜出的行人),D算法能够高效地重新规划路径,而不需要像A那样从头开始计算,反应更快。

    • 应用: 适用于未知或动态变化的环境。


9.3 采样-based算法:在广阔空间中“撒网捕鱼”

当环境非常复杂,搜索空间巨大时,A*这类算法会效率低下。采样-based算法采用了另一种思路:通过随机采样来构建一条可行路径

  • 快速探索随机树算法:

    • 工作方式:

      1. 从起点开始,像一棵树一样生长。

      2. 在空闲空间中随机采样一个点。

      3. 从当前树上找到离这个随机点最近的节点。

      4. 朝着随机点的方向“生长”一小段距离,形成一个新节点,并检查这段路径是否无碰撞。

      5. 重复步骤2-4,直到树生长到了目标区域。

    • 优势: 在高维空间(如需要考虑速度、时间)中非常高效。

    • 劣势: 生成的路径通常是折线,不够平滑,不适合直接用于车辆控制。

  • RRT 算法:*

    • 特点: RRT的优化版本。它不仅在生长,还会不断地重新连接和优化已有的树枝。

    • 优化过程: 在产生一个新节点后,它会检查树上的邻近节点,看看是否可以通过这个新节点,以更短的路径到达这些邻近节点。如果是,就重新连接,从而使得整棵树的路径代价不断降低,最终找到一条渐近最优的路径。


9.4 曲线生成:将“折线”变为“丝滑”的轨迹

通过搜索或采样得到的路径往往是折线或多段线,直接让车辆跟踪会导致方向盘不停晃动,极不舒适。因此,我们需要用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条路径。

  • 多项式曲线: 使用三次或五次多项式来连接路径点。通过设定起点和终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边界条件,可以解出一条非常平滑的曲线。五次多项式尤其常用,因为它能保证加速度的连续性,舒适性极佳。

  • 贝塞尔曲线: 由控制点定义的平滑曲线。它不一定会经过所有路径点,但会被其控制点构成的凸包所包围,这个特性有利于避障

  • 样条曲线: 由多段低阶多项式曲线平滑连接而成。它既能保证整体的平滑性,又能精确地通过所有路径点。


9.5 优化-based方法:在“好”的路径中寻找“最好”的

这是目前最前沿和强大的规划方法。它将规划问题建模为一个带约束的数值优化问题

  • 核心思想: 定义一个目标函数,然后在这个函数的无数个解中,寻找那个能使函数值最小(或最大) 的解,同时满足一系列约束条件

  • 目标函数: 定义了什么是“好”的轨迹。通常包括:

    • 舒适度: 最小化加速度和加加速度。

    • 效率: 尽可能快地到达目标,或尽可能贴近参考速度(如限速)。

    • 安全性: 与障碍物保持足够大的距离。

    • 贴合中心线: 在车道内行驶时,尽量靠近车道中心线。

  • 约束条件: 定义了什么是“可行”的轨迹。硬性约束必须满足,包括:

    • 车辆动力学约束: 轨迹必须符合车辆的物理极限,如最大转向角、最大加速度。

    • 碰撞避免约束: 车辆轮廓与所有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零。

    • 交通规则约束: 车辆必须始终在车道边界内。

  • 典型算法 - 模型预测控制:

    • MPC不仅是一种控制方法,也是一个优秀的在线重规划器。它在一个滑动的时间窗口内,反复地求解上述优化问题。

    • 工作流程:

      1. 根据当前状态,规划未来一段短时间(如2秒)的最优轨迹。

      2. 只执行轨迹的第一个控制步骤(如0.1秒)。

      3. 到下一个时间点,根据新的车辆状态和感知信息,重新规划下一条轨迹。

    • 优势: 这种“滚动优化”的方式,让MPC能够持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前瞻性。


本章小结

运动规划是一个多层次、多技术融合的复杂问题。在实际系统中,工程师们通常会混合使用这些方法:

  • 可能使用A* 或 RRT* 快速生成一条初始的、粗糙的无碰撞路径。

  • 然后用多项式或样条曲线对其进行平滑处理。

  • 最后,采用基于优化的方法,对这条平滑后的路径进行微调,综合考虑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生成最终用于控制的、丝般顺滑的时空轨迹。

至此,车辆的“大脑”已经完成了从战略(行为决策)到战术(运动规划)的全部思考过程。接下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将这个完美的“想法”变成现实,这就是控制系统的任务。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