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点
msp430系列单片机是16位,51单片机为8位,stm32系列为32位。 位数越高代表着该单片机处理数据的能力越快,性能也就越高。32位机器处理性能好,8位机器廉价性价比高,16位机器超低功耗。就是有一个低功耗模式,可以长时间极少耗损地待机,定时唤醒cpu进行工作.
学习路线
详细理解时钟初始化配置。
熟悉基本操作IO口。
学习定时器三大功能。
学习中断的原理。
操作各种外设,模块。
MSP430内部结构
在接触一款单片机,首先应该了解其总体框架,了解其内部结构,方便后期进行学习理解。
系统时钟
在MSP430F149单片机中一共有三个时钟源:
(1)LFXT1CLK,为低速/高速晶振源,通常接32.768kHz,也可以接(400kHz~16Mhz);
(2)XT2CLK,可选高频振荡器,外接标准高速晶振,通常是接8Mhz,也可以接(400kHz~16Mhz);
(3)DCOCLK,数控振荡器,为内部晶振,由RC震荡回路构成;
在MSP430F149内部一共有三个时钟系统:
(1)ACLK(Auxiliary Clock)辅助时钟,通常由LFXT1CLK或VLOCLK作为时钟源,可以通过软件控制更改时钟的分频系数;
(2)MCLK(Master Clock)系统主时钟单元,为系统内核提供时钟,它可以通过软件从四个时钟源选择;
(3)SMCLK(Sub-Main Clock)系统子时钟,也是可以由软件选择时钟源。
MSP430F149的时钟设置相关寄存器
DCOCTL
DCO控制寄存器,地址为56H,初始值为60H
DCO0~DCO2: 定义了8种频率之一,而频率由注入直流发生器的电流定义。
MOD0~MOD4: Modulation Bit,频率的微调。
该寄存器在不需要DCO的场合保持默认初始值
BCSCTL1
时钟配置寄存器 1,地址为57H,初始值为84H
RSEL0~RSEL2: 选择某个内部电阻以决定标称频率.0最低,7最高。
XT5V: 1.
DIVA0~DIVA1:选择ACLK的分频系数。DIVA=0,1,2,3,ACLK的分频系数分别是1,2,4,8;
XTS: 选择LFXT1工作在低频晶体模式(XTS=0)还是高频晶体模式(XTS=1)。
XT2OFF: 控制XT2振荡器的开启(XT2OFF=0)与关闭(XT2OFF=1)。
正常情况下把XT2OFF复位.
BCSCTL2
时钟配置寄存器2,地址为58H,初始值为00H
DCOR: 0,选择内部电阻;1,选择外部电阻
DIVS0~1: DIVS=0,1,2,3对应SMCLK的分频因子为1,2,4,8
SELS: 选择SMCLK的时钟源, 0:DCOCLK; 1:XT2CLK/LFXTCLK.
DIVM0~1: 选择MCLK的分频因子, DIVM=0,1,2,3对应分频因子为1,2,4,8.
SELM0~1: 选择MCLK的时钟源, 0与1:DCOCLK, 2:XT2CLK, 3:LFXT1CLK
下面是我自己进行的一段时钟系统初始化配置
void Clock_Init()
{
unsigned char i;
BCSCTL1 = RSEL0 + RSEL1 + RSEL2; // 采用最高频率7 ACLK = XT2
BCSCTL1&=~XT2OFF; //打开XT2振荡器
do
{
IFG1 &= ~OFIFG; // 清除振荡器失效标志
for (i = 255; i > 0; i--); // 延时,等待XT2起振
}
while ((IFG1 & OFIFG) != 0); // 判断XT2是否起振
BCSCTL2 |= SELS+SELM_2; // SMCLK = MCLK = XT2
}
接下来开始学习IO口配置
I/O
’|=‘,’&=~‘赋值操作
P1DIR &= ~BIT1; //P1.1端口设置为输入模式
P1SEL |= BIT1; //P1.1端口设置为功能复用
P1DIR |= BIT0; //P1.0端口设置为输出模式
P1OUT |= BIT0; //P1.0端口输出高电平
相关函数
跑马灯(延时函数)
#include <msp430x14x.h>
void Port_Init()
{
P4DIR |= 0xff; //P4端口配置为输出模式
}
void Clock_Init()
{
unsigned char i;
BCSCTL1 = RSEL0 + RSEL1 + RSEL2; // 采用最高频率7 ACLK = XT2
BCSCTL1&=~XT2OFF; //打开XT2振荡器
do
{
IFG1 &= ~OFIFG; // 清除振荡器失效标志
for (i = 255; i > 0; i--); // 延时,等待XT2起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