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点
亚稳态发生原因:
在FPGA系统中,如果数据传输中不满足触发器的Tsu(建立时间)和Th(保持时间)不满足,或者复位过程中复位信号的释放相对于有效时钟沿的恢复时间(recovery time)不满足,就可能产生亚稳态,此时触发器输出端Q在有效时钟沿之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在这段时间里Q端在0和1之间处于振荡状态,而不是等于数据输入端D的值。这段时间称为决断时间(resolution time)。经过resolution time之后Q端将稳定到0或1上,但是稳定到0或者1,是随机的,与输入没有必然的关系。
具体分析:
在同步系统中,输入信号总是系统时钟同步,能够达到寄存器的时序要求,所以亚稳态不会发生。亚稳态问题通常发生在一些跨时钟域信号传输以及异步信号采集上。
它们发生的原因如下:
(1)在跨时钟域信号传输时,由于源寄存器时钟和目的寄存器时钟相移未知,所以源寄存器数据发出数据,数据可能在任何时间到达异步时钟域的目的寄存器,所以无法保证满足目的寄存器Tsu和Th的要求;
(2)在异步信号采集中,由于异步信号可以在任意时间点到达目的寄存器,所以也无法保证满足目的寄存器Tsu和Th的要求;
正确情况:
错误情况:
亚稳态情况:
亚稳态产生示意图:
当数据在目的寄存器Tsu-Th时间窗口发生变化,也即当数据的建立时间或者保持时间不满足时,就可能发生亚稳态现象。
由图可知,当产生亚稳态后Tco时间后会有Tmet(决断时间)的振荡时间段,当振荡结束回到稳定状态时为“0”或者“1”,这个是随机的。因此,会对后续电路判断造成影响。
注:
建立时间(setup time)是指在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以前,数据稳定不变的时间,如果建立时间不够,数据将不能在这个时钟上升沿被打入触发器;
保持时间(hold time)是指在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以后,数据稳定不变的时间,如果保持时间不够,数据同样不能被打入触发器;
数据稳定传输必须满足建立和保持时间的要求,当然在一些情况下,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值可以为零。
Toc寄存器延持时间
Tmet决断时间
恢复时间(Recovery time):与同步电路中的建立时间类似,是指异步控制信号(如寄存器的异步清除和置位控制信号)在“下个时钟沿”来临之前变无效的最小时间长度。这个时间的意义是,异步控制信号在时钟上升沿来临Trecovery时间就要保持稳定,如果保证不了这个最小恢复时间,也就是说“下个时钟沿”来临时,这个异步控制信号不能保证正常执行。
去除时间(Removal time):与同步电路中的保持时间类似,是指异步控制信号(如寄存器的异步清除和置位控制信号)在“有效时钟沿”之后变无效的最小时间长度。这个时间的意义是,异步控制信号在时钟上升沿后仍需保持Tremoval的稳定时间,如果保证不了这个去除时间,也就是说这个异步控制信号的解除与“有效时钟沿”离得太近,那么依旧不能保证这一异步控制信号能正常执行。
亚稳态发生场合
只要系统中有异步元件,亚稳态就是无法避免的,亚稳态主要发生在异步信号检测、跨时钟域信号传输以及复位电路等常用设计中。
亚稳态危害
由于产生亚稳态后,寄存器Q端输出在稳定下来之前可能是毛刺、振荡、固定的某一电压值。在信号传输中产生亚稳态就会导致与其相连其他数字部件将其作出不同的判断,有的判断到“1”有的判断到“0”,有的也进入了亚稳态,数字部件就会逻辑混乱。在复位电路中产生亚稳态可能会导致复位失败。怎么降低亚稳态发生的概率成了FPGA设计需要重视的一个注意事项。
1、亚稳态中间态时间变长:亚稳态是触发器的一个固有特性,正常采样也会有一个亚稳态时间。如果触发器触发器的输入电压采样时间过短,则触发器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实现输出逻辑达到标准电平,在这段时间里输出端在高低电平之间处于振荡状态,而不是等于理想输出值。当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触发器也会经历采样—亚稳态—随后稳定输出。而出现亚稳态问题时,亚稳态(中间态)时间变长。
2、亚稳态的输出不一定正确:正常工作时,触发器经历较短的亚稳态时间,随后会正确输出;而出现亚稳态问题时,触发器经历较长的亚稳态时间,最终输出稳定但无法保证正确(是稳定的标准电平信号,但难以保证是输入对应输出);
亚稳态消除:
有亚稳态产生,我们就要对亚稳态进行消除,常用对亚稳态消除有三种方式:
(1)引入多级寄存器,进行多次打拍,每次打拍都会缩小 Tmet决断时间,直到该时间在一个周期内。(一般打两拍)
(2)其他方法
对异步信号进行同步处理;
采用FIFO对跨时钟域数据通信进行缓冲设计;
对复位电路采用异步复位、同步释放方式处理。
对跨时钟域的信号做跨时钟域传输处理
采用异步FIFO或者握手协议对跨时钟域数据通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