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组
是python内置的数据结构之一,是一个不可变序列
不可变序列:字符串,元组
可变序列:列表,字典
注意事项:元组存放的是对象的引用
1)如果元组中的对象本身是不可变对象,则不能再引用其他对象
2)如果元组中的对象是可变对象,则可变对象的引用不允许改变,但数据可以改变
- 元组的创建方式
使用小括号
t = ('python','hello',98)
使用内置函数tuple()
t = tuple( ('python','hello',98) )
- 元组的遍历(使用for…in… 遍历)
for item in t : 执行语句
集合
与列表和字典一样都是可变序列,且集合当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 集合的创建方式
使用{}进行创建
与字典的区别为:字典是Key与Value的键值对,而集合只有单一的值,且集合中的数据不能重复
s = {'python','hello',98}
使用内置函数set()
s = set()
内部参数可以为字符串,列表,元组等 - 集合元素的判断操作
元素 in 集合
元素 not in 集合
- 集合元素的新增操作
s.set()
可以往集合中添加一个元素
s.update()
可以往集合中添加多个元素,参数可以为集合,列表,元组 - 集合元素的删除操作
s.remove()
一次删除一个指定元素,若元素不存在则会抛出异常
s.discard()
一次删除一个指定元素,若元素不存在不会抛出异常
s.pop()
一次删除任意一个元素
s.clear()
清空集合 - 集合的关系
两个集合是否相等:使用==或!=进行判断
s1 == s2
s1与s2是否相等
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可以调用方法issubset进行判断
s1.issubset(s2)
s1是否是s2的子集
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可以调用方法issuperset进行判断
s1.issuperset(s2)
s1是否是s2的超集
两个集合是否没有交集:可以调用方法isdisjoint进行判断
s1.isdisjoint(s2)
s1与s2是否没有交集 - 集合的数学操作
求交集
s1.intersection(s2) 或 s1 & s2
求并集
s1.union(s2) 或 s1 | s2
求差集
s1.difference(s2) 或 s1 - s2
求对称差集
s1.symmetric_difference(s2)
- 集合生成式
s = {i for i in range(6)}
可以生成0-5的一个集合

生成器
定义方式一:在小括号()写入推导式。在未调用时,不会产生数据,每调用一次,生成一个元素
定义方式二:借助函数完成,只要在函数中出现了yield关键字,该函数就会变为一个生成器
- 通过调用__next__()方法,推导式会自动推导出元素。
g = (x*3 for x in range(10))
print(g.__next__())
print(next(g))
- 通过定义方式二产生生成器对象
yield相当于return,但拥有暂停功能,当调用方法输出时,该函数才会执行,并且执行到yield时,会将当前的数进行返回,并停到yield位置,直到下一次调用时,再从yield进行执行。
可以通过return给用户返回提示信息
def func():
n = 0
while True:
n += 1
yield n
- 生成器方法
获取下一个元素__next__()
向函数中yield中传值:send(Value),第一次调用时,使用send(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