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SI七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网络设备:集线器、交换机(数据转发)<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网络层>、主机<应用层>
2、TCP/IP五层模型
(四层没有物理层)从下到上
●对于一台主机, 它的操作系统内核实现从传输层到物理层的内容;
●对于一台路由器, 它实现了从网络层到物理层;
●对于一台交换机, 它实现了从数据链路层到物理层;
●对于集线器, 它只实现了物理层
3、封装和分用
●应用层数据通过协议栈发到网络上时,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称为封装
●封装类似发送快递包裹,需要从内往外打包
●分用类似拆快递,需要从外往内拆包
●分装和分用互为逆过程
本机封装
4、五元组
IP:定位网络中某一台主机,在网络层包装IP地址。本机UP默认为127.0.0.1
端口号:绑定主机中某一个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都是通过在传输层包装端口号发送/接收数据
五元组:源IP+源端口号+目的IP+目的端口号+协议号
IP+端口号:可以定位到网络上具体的某-个应用程序
发送数据:五元组
接收端响应数据:目的IP +目的端口号=发送数据包中的源IP +源端口
5、MAC地址
(1) MAC地址
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
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烧录在网卡,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示一个网卡。
一台设备若有一或多个网卡,则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MAC地址用来识别数居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
IP地址
●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 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由4个数字组成,每个在0-255之间,前三个为网络号,最后一个为主机号。
过去提出一种划分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方案把所有IP地址分为五类
A类0.0.0.0到127.255.255.255
类128.0.0.0到19125.255.255
C类192.0.0.0223.255.255.255
D类224.0.0.0到239.255.255.255
E类240.0.0.0到247.255.255.255
(3)IP和MAC的区别
IP地址描述的是路途总体的起点和终点
MAC地址描述的是路途上的每一个区间的起点和終点
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硬件是通过MAC地址来发送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