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启动过程
由BIOS自检(由POST和Runtime组成)、系统引导、启动内核、解压内核四部分组成。
二、web工作原理
- 用户和web服务器通过HTTP(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进行通信(建立会话:建立TCP连接,然后完成HTTP协商),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要访问的web站点地址或在已打开的站点点击超链接。把它交给DNS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找到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把请求内容封装成HTTP数据包并且向该地址指向的web服务器发出请求(如果直接输入的是IP地址则不需要DNS解析,直接发出请求即可)。
- 服务器接收到资源请求并以之前协商好的方式(双方开始协商好的处理方式)解包并处理。
- 服务器请求的资源封装成HTTP数据包并返回给用户。
三、DHCP原理
-
用户发出请求(发现阶段):此时用户没有IP地址,会自动地广播一个DHCP Discover来请求服务器下发IP地址,DHCP Discover包的源地址为0.0.0.0,目标地址为255.255.255.255,还有用户的MAC和计算机名,使服务器能够确定是哪个用户发送的请求。
-
服务器响应阶段:当DHCP服务器接收到Discover报文后,在自己的池塘中查找是否有合法的IP地址提供给用户,如果有,将此IP标记,此时用户还是没有IP地址,所以广播一个DHCP offer包(携带了准备发给用户的IP地址信息)来告知用户自己拥有合法的IP地址,可以提供DHCP服务。
-
用户请求使用阶段:当用户收到offer后,知道在本网段中有服务器可以提供DHCP服务,然后向该服务器发送一个request请求报文(包括IP地址、掩码、网关、DNS等信息)。
-
服务器确认使用阶段:服务器收到request报文以后,确认地址池中的这个IP地址,然后回复ACK报文,告诉用户可以使用该IP地址了。
-
用户续约阶段:当用户的IP租期到达50%的时候,向服务器发送DHCP Request报文来延长租期,服务器收到以后,如果用户可以继续使用该IP地址的话,会向用户回复CLient DHCP-ACK,如果该IP不能继续分配给该用户,则回复CLient DHCP-NAK。然后用户会在租期的75%再次询问服务器进行续约,如果该IP地址可以继续分配,会回复ACK,如果不可以,则回复NAK,租期到了之后用户重新发起请求。
四、DNS解析
用户搜索域名,浏览器会优先检查缓存中有没有这域名对应的解析过的IP地址,如果缓存中有,这个解析过程就将结束。如果没有,用户向DNS服务器解析请求,该用户最终会收到一份回答报文,其中包含有对应的IP地址,然后浏览器就可以向该IP地址定位的HTTP服务器发起TCP连接。
五、NFS(网络文件系统)
作用:为用户省去了登录的过程,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使得每个计算机的节点能够像使用本地资源一样方便地使用网上资源。
六、FTP的主动和被动模式(摘自课件)
-
主动模式(port):FTP 客户端从任意的一个非特权接口N(N>1024)和FTP服务器的TCP 21端口建立连接,当需要传输数据时,客户端通过命令连接发出PORT命令告服务器自己开放的数据端口是N+1,服务器收到PORT命令后,通过自己的20端口主动地发起与客户端的N+1端口建立数据连接,然后在数据连接通道上,开始传输数据直至传输结束而终止数据连接。
-
被动模式(pasv):FTP客户端从任意的一个非特权接口N(N>1024)和FTP服务器的TCP 21端口建立连接,当需要传输数据时,客户端发送PASV命令到服务器,让服务器进入被动模式,服务器收到PASV命令后,会向客户端返回一个具有6个字段的字符串,其中,前四个字段是服务器的IP地址,后两个字段则是能计算出服务器端数据端口号的两个参数,然后服务器和客户端均会按照“第5个字段*256+第6个字段”的算式计算其值(记为P),服务器开启P端口,客户端则从N+1号端口主动向服务器的P号端口发起连接,从而建立起一条数据连接通道;在数据连接通道上,开始传输数据直至传输结束而终止数据连接。
七、pxe+kickstart安装系统原理
选择网卡启动(网卡里有pxe芯片,pxe芯片里存放着dhcp和TFTP的客户端),pxe的dhcp客户会去找dhcp服务器请求dhcp服务,通过dhcp服务器找到TFTP 服务器。然后它可以通过 TFTP 协议到 TFTP服务器上下载所需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