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模型
- 应用层 :抽象语言,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抽象成编码语言。
- 表示层:将编码语言(例如:C,c#,java等)转换成二进制语言。
- 会话层:提供会话地址,即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会话,并维持,终止会话进程。
- 传输层:分段,提供端口号,UDP/TCP协议
1.分段:MTU限制(最大传输单元1500B)
2.端口号:0-1023 (注明端口号) 1024-65535(动态端口号)
常见的注明端口号
ftp 文件传输协议 tcp21
telnet 远程登陆 tcp23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tcp80 8080
https 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tcp443
dns 域名解析协议 tcp/udp53
3.TCP/UDP协议
1).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三次握手,四次断开)的可靠传输(确认,重传,排序,流控)协议
2).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仅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 - 网络层:逻辑寻址(IP地址:ipv4.ipv6)
- 数据链路层:媒介访问控制层 mac(通过控制芯片)
- 物理层:定义电器电压接口规范,光学特性等
** TCP/IP**
- 将OSI七层模型的上三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整合为应用层
- 相同点:
两者都是模型化层次化
下层对上层服务提供支持
每层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 不同点:
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 tcp/ip 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在第三层处tcp/ip协议栈仅适用IP协议,OSI均适用。
层数不同
tcp/ip支持跨层封装